政策引发的血案,周五晚间中国教育股暴跌50-70%

作者: Elton   日期:2021-07-26 12:24 阅读:  来源:原创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 Elton撰写】

血洗中概教育股

周五晚间,美股市场中国教育股血崩,先来看下这些代表性股票的走势(以下为周线图)



其中,新东方(EDU)单日下跌接近55%,半年时间不到股价从接近20跌到2.93, 好未来(TAL)单日下跌接近70%,半年不到股价从90跌到6. 基本跌走9成。以至于周五晚间股票群中流传着这样的图片:


“双减”政策出台

这样的暴跌,源于市场上流传着一份被称为双减的政策在本周末出台,全称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政策已经在昨天正式宣布,具体的内容就不多说了,行业评价是对K12义务教育课外培训机构的无死角团灭。

社会负值GDP?

对于这样的举措,市场存在这样的看法。课外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垄断性的行业,而观察社会总成本,其支出远远大于收益,被称为“负社会GDP总值”的产业。

这个道理是这么说的,一开始,有人补课,效果不错,于是成绩相对领先了,比如年级排名从50跑到了 15。其他家长发现后,也跟着补课,成绩追上来了,那位先补课的就又从15跌回去50,于是追求更多时间更好的补课,其他人也不愿意落后,这个循环走下来,可能大家的排名最后都没有社么变化,但每月的补课支出则大了很多。只有培训机构和老师的腰包鼓了很多,比如上述新东方股价从2015到2021年涨了大约10倍,而好未来的股价从2015年到现在涨了15倍。最惨的是,家长还非补课不可,因为不补课就被扔到最后去了,而上课老师也没什么动力继续上好课,因为学生们都会去补课,而且补课机构出很高的工资挖老师,老师就更有动力在不认真在校内上课了。。。。

这对一个家庭的抽血是严重的,据调查,一个上海家庭的补课费用在小学阶段大约会4万,初中则大约是5-6万,如果2个小孩子的话,费用加倍。这样的费用,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普通收入家庭来说,都是很高的,这样的局面,谁还敢生第二第三个小孩呢? 叠加房价,谁还能消费呢?难怪消费起不来,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取消计划生育也毫无效果。

简单梳理一下这几年中国政策变化。

资本开放期: 于2015-2016年开始教育行业对私人放开后,大量资本进入幼教和K12义务教育行业,新东方和好未来等股价都在这时候开启大规模上涨。但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后,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逐步出现垄断局面,社会成本不断增加,民众多有“内卷”的抱怨。

开始收缩和微调:中央政府从2018年开始态度大为转变,并在2018年底出台幼儿园普惠化政策,从这以后民营幼儿园大规模转向普惠幼儿园(普惠幼儿园的收费是不能高于同级别公立幼儿园的)。对于K12 义务教育则开始微调课后教育政策,试图为家长减负,但中国素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微调成效并不好,比如这样的:



期间伴随学区房房价一枝独秀式的持续大幅上涨,让政府逐步开始放弃微调转而出重手打击。

重手打击:2020年底,政府出台打击学区房政策,某些重点城市出台的政策比如全区域抽签入学和强制教职员工校间轮换等政策直接让学区房的学区价值大幅度下跌。最后到昨天,政府出台了重磅的中小学教育双减政策,把枪口对准K12义务教育阶段,精准团灭。

最终效果仍未知

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体降低社会养育成本,但这样的转变是否可行?市场对此还多有争论。一些意见认为,幼儿园的普惠化政策效果似乎挺好的,应该会见成效,有效降低社会抚养负担。但一些意见认为,除非大量增加学校时间,否则未来的课后培训可能彻底转向地下,最后的结果仍旧是只有富人可以支付这样的费用。有人甚至举出了韩国的例子,称1980年韩国立法禁止任何课外补习,甚至设立了补习督察,但各类地下补习班层出不穷,最终韩国在2000年取消了该法案,而推动取消法案的力量似乎是来自“教育内卷”中受伤最重的普通到中产阶级家庭。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