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国际奖,5个奥斯卡,这个公司为何青睐这个中国人?
天维专题

  • 2017新西兰大选

    新西兰时间9月23日晚7时,大选投票结束。经过紧张的计票,Bill English领导的国家党以46%的得票率胜出,但未拿到61个国会席位,必须联合小党执政。

  • 2017财政预算案深度解读

    2017年5月25日,新西兰2017年度财政预算案正式揭开面纱。政府大范围派糖,不仅推出20亿大礼包补贴中低收入人群,还承诺未来几年将在奥克兰建造3.4万栋保障性住房。

往期专题

在华留学的华裔:美国嫌我“黄”,中国人嫌我“白”

日期:2018-01-05 09:42:40 阅读:  来源:这里是美国
分享到:
邮箱:

23 岁的美籍华裔郑凯成(Victor Zheng)出生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从小吃着美国菜、说着美式英语、受着美国文化熏陶而长大。

黑头发、黄皮肤的他,父辈都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这让他对中华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他这辈子受过的最意想不到的白眼和“歧视”,竟然是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来自那群和他拥有相同血脉的人们。

曾几何时,在美国长大的华裔(American Born Chinese,简称为“ ABC ”)和本土中国人之间的鸿沟和裂痕,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

我们总是批判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却忘记自己也会被成见蒙住双眼,伤害他人而不自知 ……

-01-

曾在维吉尼亚大学修读历史与中文双专业,并在清华大学做过交换生的郑凯成,已经能够说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

在清华大学留学交换的经历,让郑凯成深深迷上了中华文化。故宫、长城、糖葫芦串 …… 中国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么迷人而亲切。再加上从小到大一直有个“寻根”的心愿,他决心暂别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回到中国发展事业。

2016 年底,郑凯成和美国朋友 Dylan 组建了乐队“一堆老外”(Dylan and Vic),翻唱中国流行歌曲,其中用英文翻唱的《难忘今宵》在微博上获得了将近 400 万的播放量,大受欢迎。

郑凯成(左)和朋友 Dylan 组建的乐队

他们卓越的才华和迅速积累的名气也引起了国内一家大型音乐公司的注意,就在双方即将签订合同时,郑凯成却突然表示,他们被“淘汰”了,理由是“我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

虽然这个理由让郑凯成感到惊讶,但对方公司的解释,却让他隐隐感觉到了背后的问题:

他们告诉我,如果我是个真正的中国人,中国观众会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能够说流利英文的年轻人;又或者我是一个能说流利中文的纯正“外国人”,亦会有相当大的市场。

而“不伦不类”的郑凯成,夹在这两者之间,反而容易激起一些本土中国人的敌对情绪。

公司认为,像大山这样能说流利中文的外国人更受欢迎

事实上,自从郑凯成进驻中国一些自媒体平台以来,“卖国贼”、“洋走狗”这样的留言谩骂就时有出现,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惑。

自己明明是个华裔美国人,英语是他的母语,同时他也喜爱中国文化,希望留在中国发展。

但他无法完全放弃自己的美国身份,伪装成一个“纯种”中国人,就像他无法否认自己体内的中华血脉一样。

郑凯成的经历并非个例,澳大利亚华裔黄淑琳在中国寻找一份“面向外国人招聘”的英文教学工作时,就因自己的华人面孔而屡屡碰壁。

经过了三十几个面试,在北京来回奔波了好几个月,黄淑琳感到愤愤不平却不得不放弃。

面试官委婉地拒绝她,说他们更愿意招聘长着“非华人”面孔的英文外教。在回家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还对着她大呼小叫:“你不觉得太对不起中国人吗?你的中文太差了!”

黄淑琳有着自己的困惑:“我是一个中国人吗 ? ”

-02-

2017 年 6 月,郑凯成摄制的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他希望能够记录和反映中国本土同样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传达华裔群体的心声。

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对华裔群体的偏见确实存在

有不少华裔亲身体验过中国人对自己的误解和冷漠

来源: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

“你长着中国面孔,就应该要说流利的中文。”

“自我介绍的时候不应该说自己是美国人。”

“如果美国和中国打起来,你得支持中国!”

每当中国人当面说出这些话,他们总是茫然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算是“正确”。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 2013 年发布的数据,美国共有 1944 万亚裔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 6%,其中华人数量为 452 万,是亚裔群体中的“主流”。

在这四百多万华人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完全在美国出生成长的二代移民。

他们虽然拥有中国血脉,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当他们长大后回到中国“寻根”,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像美国那样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故乡”,期待被理解、被认可,期待思想的碰撞。

然而,来自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却是他们未曾料想的。拿着美国护照却长着中国面孔,生来就是个“ ABC ”、“香蕉人”,也成了一种原罪。

-03-

如果说中国人对华裔族群的歧视和憎恶确实存在,那么这可能会出于怎样的原因?知乎上一个相关的热议问题似乎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网友们的回答纷纷指向了一个方向 —— “明明是他们先瞧不起我们”。

在网友们的描绘中,ABC 们是一群急着和中国人划清界限的人,他们努力地想洗刷掉自己身上的“中国”印记,彰显自身的“高贵”,以求更好地被美国社会接纳和认可。

一个网友说,自己就碰到过一个拒绝承认会说中文的华裔,在和中国室友因为琐事争吵的时候,终于忍无可忍用流利的中文对骂了起来。

诚然,某些华裔或是急于和“低素质”中国人划清界限,或是想摆脱美国人对自己亚洲身份的歧视和刻板印象,或是想证明自己可以是个“真正的美国人”,因而拒绝接纳自身的中华印记。

这种“逃避”和“否认”让民族自尊心很强的我们感到受伤。哪怕只是因为他们无法说出流利的中文,我们的愤怒情绪也会被无限挑起和放大,这反而殃及了无数渴望亲近中国、拥抱中国的二代华裔。

2014 年,杜克大学的学生采访了 40 位亚裔美国人,并附上了他们一直以来都想对误解他们的人说的一句话。这些图片让人震撼,虽然这一开始是希望引起人们对美国人歧视亚裔族群现象的重视,但放在如今的中国语境下,同样也能够引发我们的深思。他们是这么说的 ——

“失去了我本来的语言让我很难过。”

“我有时候会想家,

但又不知道我想的那个家在哪里。”

“因为我的家庭不够 ‘ 白 ’,

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感到很羞愧。”

“因为语言问题不能跟在中国的亲戚交流,

这让我很难过。”

“因为种族歧视,走到哪儿都有人恨我。”

交流、对话、求同存异 …… 在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最后,受访者们给出的关键词似乎印证了某种互相融合的可能性。

其实,面对那些对中国抱有善意的华裔,我们不该让盲目的偏见和愤恨遮蔽住眼睛。面对和我们“有点像又有点不像”的他们,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心,才是跨越隔阂与鸿沟的唯一途径。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条)

新闻视频
手机天维
"天维伙伴"频道,构筑新西兰华人的精神角落
诚邀各界名人、行业翘楚、精英达人开设专栏,为本地华人提供丰富、多样、优质、新鲜、有趣的原创精品内容,打造新西兰华人社区最大的信息及活动分享平台。
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
想了解新西兰本地安全常识?想求助新西兰警方却因语言障碍而不知所措?请访问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通过此专栏,我希望与您合作,保持您、您的环境和您的财产安全。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