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可怕却难以启齿的疾病,在奥克兰出现爆发趋势!

作者: Emma Wang   日期:2019-05-29 20:20 阅读:  来源:天维网微信  
分享到:
邮箱:

有的病症

往往因“见不得人”“难以启齿”

让不少患者错失治疗的时机


甚至对更多人来说

仿佛只是都市传说

只存在于街头电线杆的小广告上



但是在今天

天维菌要讲的就是一种

大家以为很遥远

但近些年在全世界却呈复燃之势的

可怕疾病——梅毒




“奥克兰正面临着梅毒爆发”


今天,新西兰本地媒体One News的一条新闻

迅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公共卫生部门警告

“奥克兰正面临着梅毒爆发!”


据悉,奥克兰地区卫生部(Auckland Regional Health Board)向公众发出警告:随着梅毒的爆发,梅毒的传播危险正在提升…


根据数据

截止今年五月

光是奥克兰地区报告的

梅毒病例已有124例

去年同期也高达120例

其中78%的病例为男性

被传染的病患大多年龄介于20-49岁之间




而新西兰全国的数据也不容乐观…

根据新西兰卫生部的数据

2018年新西兰确诊梅毒病例高达500例

2017年确诊470例

这两年的数据

比此前同期病例增加了一倍


奥克兰地区卫生局的Richard Sullivan博士说,“目前情况让人十分忧心,因为感染的人数一直在持续上升,无论是在奥克兰地区还是全世界。”



的确,在世界范围内,形势也非常不容乐观…


目前,梅毒这种可怕的疾病

在全世界范围内

竟然开始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泰国公共卫生部数据

今年还不过半

泰国已经有249起先天梅毒病例


泰国疾控部也表示,

泰国未成年和青年感染梅毒病例暴增

去年新增梅毒病例的36.9%,

都发生在15-24岁的年轻人身上



在加拿大

Alberta医管局(Heath Services)表示

该省现在的梅毒病例比2014年高十倍



美国公共卫生官员表示

美国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的战场

因为感染梅毒的人在过去十年增长了三倍


去年,明尼苏达州先天性梅毒病例

也创下史上最高纪录



梅毒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突然爆发?


梅毒

是一种细菌性的性感染疾病

其病症与症状复杂多样


👆梅毒螺旋体的电子显微照片


感染梅毒后,症状最初为生殖器、肛门甚至口腔处感染,此后会出现四肢起红疹,淋巴肿大、发烧、脱发、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精力不济、皮下疣等多种症状。



而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行为,而男男性行为传染梅毒的风险最高…


此外,梅毒还能通过皮肤损伤和黏膜传染、血液传染;更严重的是,还能通过怀孕或分娩感染,导致先天性梅毒,感染的胎儿可能会胎死腹中,或者造成胎儿畸形,比如失明、失聪和脑膜炎。



如果不经诊治

梅毒死亡率为8%-58%

其中,男性死亡率更高。


👆一个梅毒感染者的头盖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

2015年

全球感染梅毒人数大约为4540万人

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


2016年,全球新感染梅毒人数为6百万

其中有98万为孕妇

共导致20万死胎和新生儿死亡



而更让人恐怖的是…

梅毒的治疗

一向都依赖抗生素

其中,青霉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在人类使用抗生素

对抗梅毒的时候…

梅毒这种细菌也在不断进化…


近些年的不少研究发现

梅毒的抗药性在不断增强

甚至催生出“超级梅毒”



或许…

这也是近年来梅毒在世界各地

出现飙涨趋势的原因之一…


那么,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症,

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新西兰卫生部建议:要做常规的性病STI(sex transmitted Infection)检查,与性伴侣保持沟通,以及控制性伴侣的数量;性生活中,避孕套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另外,检测梅毒需要验血,各医院的Sexual Health Service、Youth One Stop Shop以及GP center可以免费检测。5月27日起,Sexual Health Service从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可以免预约检测。



同时对于有需要的人

新西兰也已经开通了咨询热线:

0800 808 602,06 350 8602。


健康无小事,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无病无灾

安心生活!




扫二维码看更多精彩新闻


775491158096338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