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的社会中,让你有个美梦——专访SleepDrops创始人Kirsten Taylor
天维专题

  • 新西兰总理生娃

    新西兰现任总理Jacinda Arden于2018年6月21日下午4.45分成功分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体重3.31公斤。这也是Jacinda和伴侣Gayford的第一个孩子。

  • 2017新西兰大选

    新西兰时间9月23日晚7时,大选投票结束。经过紧张的计票,Bill English领导的国家党以46%的得票率胜出,但未拿到61个国会席位,必须联合小党执政。

0 1
往期专题

在新西兰生活不用动脑子?你正跌入一个大坑

作者: RyRy   日期:2018-07-02 15:46 阅读:  来源:天维网编译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 新西兰微财经】 来新西兰的有些西方人(英国人、欧美人士)会探讨,新西兰这个国家是否具有反智主义倾向?

华人移民大多没讨论到这个层面,小编今天把这个关乎文化底子的话题介绍给大家。


在维基百科<讨论:新西兰文化(Talk : New Zealand Culture)>的词条中,第18条专门谈到了“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倾向。

这个观点是从其他国家人对一般的新西兰国民印象开始的。

事先说一句:文化DNA的感受对某些人来说是毫无根据的,对另一些人却于我心有戚戚焉。

比如,“典型的新西兰男性”给人的感觉:

他是农村的,也是无知的,他是强健的,也是不感性的,他是民主的,但文化无感,他对动物(尤其是马)和机器都很友好,他的手几乎可以做出任何东西。

这正是西方殖民历史中典型的“pioneer type”(先驱者)的人格类型。

新西兰城市雕塑

毫无疑问,反驳者可以轻易举出相反的例子:

现在大量新西兰人上大学,包括来自农村的新西兰人,新西兰拥有世界领先的初级生产部门,拥有梅西和林肯等含农业科目的大学,完全能够消除所谓农村人口的“非智力” ;另外, “新西兰人不关心文化”这种说法也具有误导性,剧院和传统艺术形式这里都很活跃,新西兰也具有独特的流行音乐,许多新西兰男性都能凭感觉写出乐曲。

但是,在论坛里,在私下的讨论空间里,你仍可以不时地听到外国人在对新西兰的“反智倾向”颇有微词。

甚至在一些新西兰人自己眼中,也认为这里反智主义猖獗。

反智主义(英语: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社会文化表现为:社会普遍认为高知识背景的人有自大的心态,所以对这类人有所反感。教育体现为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比如“读书无用论”。

对新西兰反智倾向的几种典型说法:

“与许多欧洲国家不同,也与其他'盎格鲁'国家不同,新西兰人对智力活动没有特别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如果智力活动是理论型而非操作型时,更是如此。”

“这个社会不但反智,而且反学术,而且也不朝着质量、优秀这一个方向去靠拢。”

“是的,这是普遍的现象,新西兰人的社会激进主义,也是最缺乏理论根据的。当然澳大利亚也一样。”

新西兰城市雕塑

总之,这类观点认为新西兰人缺乏理论性,文化DNA深深沉溺于农业文明,对操作性强的技能赞赏有加,对理论化的讨论则毫无兴趣。

甚至,社会的发展模式、各种现代问题(比如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劳动效率低下等)都能追溯到这个根子上。

对此,有些媒体也曾经做过一番解读,spinoff这篇“为什么新西兰人对有脑子也就是有智力的人毫无F*忍耐力?”中,引用了新西兰一名文化学者Roger Horrocks的一些发现。

Roger Horrocks在这篇文章中认为,每种文化都有遗传下来的基因,历经多年而难以湮灭。

新西兰文化中的清教徒主义直到1960年代才消失,而反智文化则一直遗传生存到今天。

他说,他原先构想写一篇“新西兰智力简史”的论文,但发现这个简史太“简”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本地的一种反智主义更值得关注。

他说,有多少新西兰人会愿意自己的身份定位是“知识分子”呢,如果谁被贴上这个标签,就可能含有一种讽刺的意味也未可知。

这位学者查阅新西兰主要历史书籍,发现“intellectual”(知识分子)或者 “intellectual community”(知识分子社区)在新西兰主要历史书中不存在。

新西兰城市雕塑

于是这位学者又查询了新西兰传记词典(Dictionary of New Zealand Biography ),这里又超过3000个新西兰人的传记生平,“intellectual”一词作为名词仅出现了3次。作为形容词则出现了149次——有时候是带有警告的负面含义,比如“对精致的知识膨胀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品味”。

而相反,“反智倾向”在社会意识的前沿却常常有所展现。

2003年新西兰先驱报登出一篇Gordon McLauchlan一篇专栏,“我们不需要接受正式教育的傻瓜”(We Don’t Need Formally Educated Fools.)里面充满了对所谓“公知”的嘲笑,认为新西兰不需要他们。

“当我听说奥克兰大学要举办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论坛时我踌躇了……我不是攻击参与的人,只是怀疑还有一个叫做‘公知’的品种,以及我们是否需要他们。”

这种观点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反智主义,而是认为自己是基于“对常识的历史崇敬”。

比如他们认为,新西兰在1975年之前的一个世纪中,“一直管理得很好”,并且“在那个时期的17位总理中,只有三位曾经大学教育,这三个接受大学教育的总理中还有两人在任期都不到一年。“

新西兰城市绘画

于是新西兰逐渐形成了这种文化:这个世界靠双手去改变,人们尊重的诚实工作的又一天,“象牙塔”和所谓“公知”却是经常放在火上烤的对象,新西兰并不一定需要他们(如果他们瞎BB的话)。

如果作为华人移民,你觉得上述话题比较抽象。下面这个你就觉得和自己有关了。

华人并不是不关心这个话题,当这个现象触及到自身时一样会警觉起来。

比如,有的华人家长在孩子在新西兰上学之后,就慢慢体会到这种氛围的影响。

一位华人家长说,“如果还不了解西方至少公立学校里面反智主义的流行,那就真的是叶公好龙了。这么多年来反智主义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不负责任地讲,至少新西兰澳洲,老一辈不提,80/90/00后平均素质越来越赶不上中国同龄人,没错是作为一个人类的平均素质,不是那些人念叨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真正了解的人,不用解释;不了解的人,解释也没用。”

也有的家长已经看到,这里的学校学习好的孩子是被孤立排挤嘲笑的群体,被冠以“nerd”这样带着贬义色彩的标签,(问问你家的孩子就知道了)因为大家追求的都是popular,拉拉队长或者橄榄球队长这样的外形好、运动型的人才能popular。

一旦你的孩子有点岁数,而且不是宅男宅女是social型的,你就更明白这些文化差异了。

其实在以前的调查中,在离开新西兰的Kiwi对自己国家的负面评价的几个因素中,“反智主义猖獗”是和“房价高”、“物价贵”、“文化缺失”并列在一起的,这充分说明也存在一定比例的Kiwi,对这个问题是有态度的。

你有没有对这个现象有所体会,还是觉得天白云岁月静好,欢迎留言谈谈。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新闻视频
"天维伙伴"频道,构筑新西兰华人的精神角落
诚邀各界名人、行业翘楚、精英达人开设专栏,为本地华人提供丰富、多样、优质、新鲜、有趣的原创精品内容,打造新西兰华人社区最大的信息及活动分享平台。
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
想了解新西兰本地安全常识?想求助新西兰警方却因语言障碍而不知所措?请访问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通过此专栏,我希望与您合作,保持您、您的环境和您的财产安全。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
为新西兰中小商家提供微信生态推广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