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石:绿色赛事与城市文化碰撞,中国赛艇走向国际化

作者: 21财经   日期:2024-04-19 12:56 阅读:0  来源:21财经  
分享到:
邮箱:

据21财经报道,正逢春和景明,微风拂动。

“我们将竭尽全力爱护秦淮河的河道设施和水域环境,善待秦淮河的每一滴水。”4月14日,八队赛艇桨手在秦淮河畔宣誓。


这些桨手中,有五队来自海外,分属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以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另外三队分别来自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中国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以及南京当地高校赛艇联队。八支队伍同台竞技,2024南京水上运动文化月暨2024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就此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绿色赛事。南京作为主办城市,在秦淮河两岸及夫子庙等地,设立大量绿色观赛点和城市观赛点,让绿色可持续理念“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每个观赛点都成为水环境保护理念的推广平台。

从今年起,南京将在每年上半年,举办“水上运动文化月”。每逢春夏之交,赛艇、龙舟、帆船、桨板、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将齐头并进,共同营造全民水上运动节日。届时,南京将成为国际知名的水上运动之城,水上运动也将成为南京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要推广赛艇,我们得有自己的名校对抗赛。”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刚在秦淮河上结束赛艇穿越,就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专访。在王石看来,南京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已经形成了浓厚的赛艇氛围和水上运动基础。赛艇这项运动也正向全国,甚至向国际辐射出更多的影响力。

作为20多年的老桨手,王石早在2014年便开始推广赛艇运动。如今,他创办的深潜Deep Dive已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水上运动开发运营商。这位赛艇的积极推广者,如今的期待远不止一场比赛。

现代体育运动的标配是“绿色环保”,如何把赛艇运动维护水环境的特质发挥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商业赛事运作?绿色赛事必然会与城市文化产生碰撞,那么赛艇运动又将如何与城市文脉结合?如何让源自英国的赛艇运动在国内扎根?就以上这些问题,在秦淮河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王石进行了对话。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商业赛事

《21世纪》:这届“2024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吸引观众和参与者?

王石:我认为有很多看点:赛艇坚硬的艇身与柔软的河水碰撞出的节律、优雅与美感是看点;看台上的歌声、音乐与观众有节奏的欢呼组合在一起是看点;年轻人展现的健康、活力与速度是看点;同学们一同挥桨、流汗、冲向终点,展现出极致的团队意识是看点;在六朝古都的水面穿行,赛艇与古建筑,以及现代都市天际线完美同框是看点。

《21世纪》:针对本次赛艇公开赛,你认为办好一场绿色赛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石:现代体育运动的标配是“绿色环保”。赛艇队员每天和水密切接触,被公认为保护水环境的使者。保护水环境,是赛艇运动与生俱来的“基因”,怎么才能把这种特质发挥到极致?公开赛完成了五组设计。

第一,沉浸式水体验。这次入场式转移到河面上,运动员选手和观赛嘉宾也来到水面,所有人共同感受秦淮河的“水”魅力,人、水、船、河融为一体。

第二,亲水项目大进场。除赛艇外,龙舟、皮划艇、游船等亲水项目与赛艇一起,以分列式方式入场,秦淮河水面变身“水上嘉年华”现场。

第三,全新的绿色观赛。主办方在秦淮河两岸,以及夫子庙、老门东、熙南里等知名文化地标,设立十五个绿色观赛点和三个城市观赛点。在观赛点,由太阳能(光伏)和移动户外储能设备为直播屏幕提供绿电,每个观赛点都成为水环境保护理念的推广平台。

第四,运动员宣誓强调绿色环保。每次赛事都有运动员宣誓环节,本次开幕式的誓词,增加了对环境的誓言。

上述设计得到嘉宾们的一致称赞。欧洲赛艇委员会主席、英国奥委会副主席安娜玛丽·菲尔普斯(Annamarie Phelps),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主席鲁迪·范德温(Rudy Van der Ween),发来祝福视频,对所有绿色环保设计,给予了几乎一致的好评。

图片说明: 欧洲赛艇委员会主席、英国奥委会副主席安娜玛丽(Annamarie Phelps)表示本次赛事将有力推动南京城市的赛艇运动发展

绿色赛事与城市文化碰撞

《21世纪》:今天你在秦淮河划赛艇的体验如何?

王石:今天划下来,感觉非常好,应该说意外的好。沿途能看到的自然与人文造景都感觉不错,这也许和今天天气好也有关系。

此前我也来过这条赛道,但坐的是摩托艇。那时更多站在上面,而赛艇是贴在水面,边划边看,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次周边的风景有点类似在北京通州大运河上,高大上的新建筑不断在河道两岸冒出来,但总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古老,充满历史的厚重。

南京的建筑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下船的地方是大报恩寺,它的塔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寺庙三国时期兴建,经过漫长的岁月,如今能见到已经是恢复过的样子,但在它身上,依然能看出现代建筑与传统的紧密结合,一新一旧之间的交错,这给人很深的感触。

目前,南京这边的赛道,做1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比赛是非常合适的。此次公开赛选择的是外秦淮河鼓楼段,南起石头城,北至南艺后街码头。一路途经清凉山、明城墙,新老建筑与山水城林,也反映了南京城的旧貌新颜。

《21世纪》:刚才你提到,我国如果要推广赛艇等水上运动,得有自己的对抗赛。关于中国本土的赛艇对抗赛,你有什么构想吗?

王石:赛艇本身是和年轻人密切结合起来的。如果要让年轻人参加赛艇,那么,打造名校之间的对抗就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上最有关注度的赛艇比赛,就发生在牛津与剑桥之间,每次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热度仅次于世界足球比赛,关注度是很不错的。

之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曾经做过百年名校对抗赛,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也做过比赛,做得是不错的,但总的来讲影响力还是有限。南京是一个名校云集的城市,比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就是本土的“牛津”、“剑桥”。在这里,同样可以邀请上海的名校。要论吸引年轻人的土壤,南京这座城市具有难得的优势。

《21世纪》:你认为南京举办赛艇等水上运动有什么优势?

王石:就比赛本身而言,这已是南京第三次举办大学生赛艇公开赛。熟悉赛艇文化就知道,现代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泰晤士河,转折点是1829年开始的牛津、剑桥对抗赛,这次比赛让赛艇运动与知名大学牢牢绑定,之后又从牛津、剑桥扩张到全球知名大学。因此,本次公开赛第一个升级点是立足名校。

赛艇立足于水。赛艇运动是公认兼具速度、健康与美感的水上项目,而秦淮河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地标,也是南京城市水系的“心脏”地带 。两者同框,必将让六朝古都重焕时尚新魅力。

就在几天前,我提前来到南京试划了秦淮河赛段,由于部分河段顺水的缘故,我这一次还能比往常多划一段,整个过程非常享受。全程河道划下来,我被秦淮河生态文明和古城文化之美打动,感到“意外的好”。

《21世纪》:就水上运动发展而言,你认为南京和其他城市有何不同?赛艇赛事如何在南京扎根?

王石:南京有秦淮河这么好的水系,论基本条件,不少城市很难比得上。但是,南京这里水上运动的参与度还是不够。目前参与的人主要还是像大学老师、工程师、文化工作者这样的中产群体,大学生有,但是不多。

十年前,2014年,在南京青奥会上,我见到了国际赛艇协会主席。当时我就在向他介绍南京的水系,像秦淮河和玄武湖,希望能在这里打造一个比赛,在发展中国家里推广赛艇这些水上运动。

如今大城市的水上运动多少已经发展起来了,上海现在有十五六个俱乐部,南京的赛艇比赛也办了几届,我希望能借用这里已经形成的氛围,向前推一把。往后,借助这里水上运动的基础,将赛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产生更大影响力。

中国赛艇走向国际化

《21世纪》:在推广赛艇等水上运动,提高市民参与度方面,你有何建议?

王石:我个人比较看好“水上运动月”这个形式。运动月里包含三个赛事,一是4月中旬的世界名校邀请赛,借助深潜的海外资源,可以把剑桥、牛津的赛艇队邀请过来,与南京本地的高校做交流。二是国内的大学邀请赛。三是俱乐部比赛,谁参加都可以,这个就叫做大师赛。

大师赛按年龄分组,5岁1个组别,27岁到32岁就是一个组别,80岁及以上封顶。几人的队按平均年龄来,一队里可以同时有20岁年轻人和70岁老人,平均下来是40左右的分组。你看,赛艇可以从二十岁划到八十岁,是真正的老少咸宜。

我从2017年退休开始,就在重点打造这项运动。现在,南京市政府层面关注这个项目,并且对此非常重视。对此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做更多普及化的工作。

要让市民多参与赛艇,第一步就是建立俱乐部。建俱乐部有三个地方很适合,一是大学名校,二是中学,三是企业。大学能吸引社会关注,中学在青少年里打一个基础,比方说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这些城市,都可以通过教育做赛艇的推广。企业活动则好在灵活,可以在不同城市推广,像万科,就有二十几个赛艇队。

《21世纪》:城市文化应当如何与水上运动如何相结合?

王石:当初做运河城市计划的时候,一开始计划通过赛艇,一次穿越200个城市,后来我的意见是不要以数量为主,应该看重质量,即便只过100个城市也可以。

计划的重点在于,在已经经过的城市去打造“环保”这个核心的概念,通过赛艇运动,向这些城市传达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此外,赛艇也可以表达沿途城市特有的文化,将当地文脉与艺术结合起来,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活动的宗旨之一。

在南京,玄武湖与秦淮河上,做赛艇也要体现出艺术上的特点,我觉得,南京在这方面应该调动后发优势,和先天条件结合起来往前走。要推广,不是说为宣传而宣传:要持续,也不是刻板地去坚持,而是如何将它玩出一种花样来。

中国水上运动是有传统的,但传统多是将其与祭典,与娱乐结合起来的。比如说,划龙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何将赛艇和龙舟结合起来?再者,今天的南京市民,他们不仅划赛艇,还划皮划艇,因为相对好上手。那么,皮划艇和龙舟结合,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我们这里的一个特点?

图片说明:除赛艇外,龙舟、皮划艇、游船等亲水项目与赛艇一起呈现,秦淮河水面变身“水上嘉年华”现场。

我觉得,做这样的文化项目,还是要抓住契机。带动市民和高校的参与,成为一座城市的记忆。今时今日,这是再好不过的。

《21世纪》:你此前还发起过“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如何以赛艇为媒,链接众多城市,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于绿色低碳赛事,有什么期待吗?

王石:记得是在2021年的格拉斯哥第二十六届气候大会上,我提出来一个计划:通过划赛艇,在1年时间里,穿越100座运河城市。这就是水上运动相关的一个呼吁,不仅推广水上运动,同时还强调环保、强调清洁水资源、强调关心零碳排放、关心气候变化。

我认为,讲环保其实就一条:运动当中不去用一次性产品。像运动会上大量的矿泉水瓶、一次性纸杯很浪费,换成陶瓷、保温杯,可以反复使用,就很好。从小事做起,没有那么多深奥的大道理。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