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害”致死人数创新高 赴日旅游警惕“熊出没”

作者: Hazel WU   日期:2025-11-04 12:45 阅读:0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邮箱: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据日本环境省消息,从今年4月以来,截至10月30日,因为“熊害”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2人,创历史新高,甚至日本多地学校因熊出没被迫停课。

 1.png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熊出没!”

日本遭熊袭击死亡人数创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2025财年迄今死亡人数已经创历史新高。10月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问题召开阁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最新的两起致死事件发生在27日,地点分别位于岩手县和秋田县。据日本环境省消息,截至10月30日,始于今年4月的2025财年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

 此外据各方统计,截至10月26日,10月日本全国已有78人因野熊袭击受伤,其中秋田县多达35人,为全国最多。

 据新华社报道,10月7日,一头熊闯进群马县一家超市,致使两名顾客受伤。

 10月16日,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又发生了疑似熊袭人事件,一名60岁男子失踪。事发地为一家日式旅馆的露天浴场,该男子当时正在打扫卫生,现场发现了血迹和动物毛发。

 10月24日,日本东北部秋田县一座村庄4人遇袭,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甚至连幼儿园、大学校园、商业区、京都岚山竹林小径等景区,都出现了目击野熊的情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10月30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熊害”已对学校教学和旅游业造成影响。他指出,需要采取全面且灵活的应对措施。

“熊害”背后是何原因?

 为何今年熊害如此泛滥?在日本,熊通常在秋季出没于人类居住区。媒体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人口减少且居住分散,加上弃耕土地增加,森林与人类居住区之间界线逐渐模糊,同时野外树生坚果产量减少,使得熊更频繁地出没于人类居住区觅食。

 为应对熊等野生动物袭击人类事件增多的情况,日本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自9月1日起放宽了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地方政府在采取人员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后,可允许猎人射杀熊类。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胁并有警方下令,否则禁止在人口密集区使用猎枪。

警惕“熊出没”

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发布安全提示

 10月29日,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发布安全提示,提醒领区公民警惕“熊出没”,加强安全防范。

 一、远离“熊出没注意”警示牌标识区域,避免野外登山、徒步活动,尽量远离邻近林区、山地等的人员活动稀少地区。

 二、清晨、傍晚及夜间是野熊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请勿出行前往偏僻地区。如必须出行,建议尽量结伴而行或乘坐车辆,步行请随身携带防熊喷雾。

 三、如发现野熊的脚印,粪便或食物残渣等活动痕迹,请迅速折返,不要逗留。突遇熊类,请冷静处理,切勿大喊大叫或盲目逃窜,可缓慢后退,勿因过激行为招致熊的袭击和伤害。

 2.png

图片来自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

在野外遇到熊如何脱险?首先,遇到熊,切忌装死或奔跑

 1. 不要大喊大叫或惊慌逃窜,熊可能会出于本能或受惊袭击人类。

 2. 不要用石子、木棍攻击熊,容易将其激怒,进而导致熊的袭击行为。

 3. 不要装死,野外遇到熊,装死并不是可取的做法,若遇到饥肠辘辘、正在捕食的熊,躺在地上装死可能更容易致命。

 4. 若离得比较远(50米以上),安静后退,缓慢撤离,不要拍照逗留。若熊在觅食,绕开其活动路径。

 若近距离发现熊(10米左右),举起衣服、背包等物品显得自身高大,大声说话。

 若熊发动攻击,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若有防熊喷雾对准熊脸下方喷射,没有的情况下,用刀、石块、登山杖攻击其口鼻。

 对普通人来说,爬山、放牧时应尽量避免与猛兽正面接触,预防远胜于应对。

 整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 马浩歌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