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海岸拉响“水母警报”:警惕“美丽却危险”的访客
作者: Jackie Shan 日期:2025-10-27 19:07 阅读:0 来源:天维网报道
【天维网综合报道】 随着海水升温,一位“美丽却危险”的访客再次现身奥克兰与北地海岸——狮鬃水母(Lion’s Mane Jellyfish,学名 Cyanea rosea)。专家提醒民众,尽管外表艳丽,这种水母应“远观而勿近”。

狮鬃水母。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来自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NIWA)的水母专家、名誉研究员Dennis Gordon博士表示,随着白昼时间延长、阳光充足,海洋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也带动了水母数量的激增。
“白天变长意味着浮游植物增多,动物性浮游生物也随之增长,这让水母的食物——小型甲壳类——变得更丰富。”Gordon博士说。
新西兰海域共有约35种水母,其中狮鬃水母是体型最大、出现最频繁的品种之一,触须最长可达36米,伞盖直径可达2米。与它同样常见的还有“月亮水母”和“斑点水母”。
虽然它们在海中舞姿优雅、色彩迷人,但Gordon警告说:“狮鬃水母、斑点水母以及常见的蓝瓶水母(Bluebottle)都可能造成剧烈刺痛。”
即使水母被冲上岸,它的触手依然具备毒性,接触后可能导致剧痛、恶心与肿胀。
医疗部门:严重者应立刻求医
奥克兰地区公共卫生机构提醒:若被刺后出现麻木、呼吸困难、腹痛、呕吐、痉挛、感染迹象或症状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奥克兰市议会环境健康技术专员Darryl Thompson表示,“狮鬃水母在新西兰沿岸很常见,虽然通常不致命,但最好避开。若不慎被蜇,可用醋处理。”
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卫生机构特别提醒家长和宠物主人,儿童和狗狗对水母毒素更为敏感,应避免接触被冲上岸的水母尸体。处理建议包括:用海水或清水冲洗被蜇部位;尽快用热水浸泡缓解疼痛;适量服用止痛药。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华人“黑马”助NZ国家党赢关键选区 将成国会议员
- 送电影票啦!7月26日“中国第一神探”归来,超大屏幕IMAX实力诠释狄仁杰风采!
- 南岛司机“含着棒棒糖”蛇行驾驶 惊险画面TikTok引热议
- 周末庆祝活动引多起违法行为 奥克兰警方两日逮捕23人
- 【恶劣天气】惠灵顿航班中断 北岛今天迎强风天气
- 惊险一幕:奥克兰高速路男子身体探出天窗 车速100公里/小时
- 新西兰南岛多地今日迎降雪 局部积雪可达30厘米
- 遇“不靠谱”中介,亚裔男子“十分靠谱”的移民申请被生生拒签
- 海洋奇闻:澳洲冲浪板漂流17个月来到新西兰 即将归还主人
- @奥克兰东区华人:Reeves Road高架桥通车 拥堵将大为缓解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