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在这里有归属感!”专访新西兰人权委员会种族关系专员Melissa Derby博士
作者: 天维采编组 日期:2025-09-16 17:11 阅读:0 来源:天维网报道
【天维网综合报道】生活在新西兰这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种族问题,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新闻网站的头条中也不乏由“文化差异”、“种族歧视”、“种族权益”为“导火索”的新闻与故事。
而在这样的社会中,“种族关系专员”这个职位则显得尤为重要——“种族关系专员”是一名隶属于新西兰人权委员会的独立官员,负责监督和推动种族平等并促进多元文化理解。
本月9月3日,天维网记者对新西兰人权委员会新任种族关系专员,Melissa Derby博士进行了专访——在接受采访时,她与记者深入探讨了新西兰在种族关系、社会公平、媒体叙事和未来方向上的挑战与机遇。
Melissa Derby博士
Derby博士出身于学术界,长期研究教育、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她坦言,自己一直希望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影响:“我觉得在大学里写论文是一回事,但把这些研究应用到实际社会中,是另一种更有意义的实践。”
她表示,加入人权委员会的动机,就是希望“能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与公共讨论中”,而不是停留在象牙塔。“对我来说,这不仅是职业上的转变,更是责任上的承担。”
从学术研究到政策实践,从媒体再现到社会教育,听听Derby博士怎么说!
天维网记者采访截图
问题一:您能否介绍一下您的背景,以及是什么促使您投身到种族关系和人权事业中?
Derby博士说:“在我过去的岁月里,我曾是一名学者,这份工作让我踏足过许多海外国家,有些地方甚至待了相当长的时间。我有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互动,他们拥有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虽然我们在那些场合常常惊叹于彼此的差异,但我真正亲眼见证了人类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这并非意味着——正如我先前所言——我们应当千篇一律。那样未免太过乏味。真正重要的是发掘我们共同人性中的联结点,并聚焦于此。”
“在我过去的岁月里,我曾是一名学者,这份工作让我踏足过许多海外国家,有些地方甚至待了相当长的时间。我有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互动,他们拥有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虽然我们在那些场合常常惊叹于彼此的差异,但我真正亲眼见证了人类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这并非意味着——正如我先前所言——我们应当千篇一律。那样未免太过乏味。真正重要的是发掘我们共同人性中的联结点,并聚焦于此。”
问题二:您如何看待新西兰当前的种族关系状况?
Derby博士说:“我认为存在若干问题。社区向我反映的一个核心关切是日益加剧的分裂与两极化。这恰恰呼应了我先前关于社会凝聚力的论述。我希望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正如我所言,无论他们在此生活多年,还是新近迁入。其他社区则向我反映了对国际冲突或事件的担忧,以及这些事件可能对社区内部关系或社区间关系产生的影响。我想明确的是,我的职责范围仅限于新西兰境内,因此无法介入海外冲突或紧张局势。但我确实高度关注海外诸多活动对新西兰社区的影响,我们始终为该领域的所有群体发声。另一点——我此前曾提及——是近期涌现的负面论调,或许针对移民群体及某些人群的负面情绪已酝酿许久。这关乎我们如何定义新西兰人的身份认同。”
示意图。Photo: Multicultural NZ
“正如我所说,我认为我们未能跟上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变化。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最近媒体曝光的某些案例就印证了这一点,比如新西兰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任命及其引发的恶劣言论风波。因此我认为,在理解谁拥有在这个国家归属权的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享有这种权利——无论我们在此生活多年,还是刚刚抵达。”
问题三:我们如何才能在教育、医疗保健或公共服务等不同领域,更好地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Derby博士回答道:“正如我之前所言,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何为新西兰人,不仅要理解,更要付诸切实行动。例如,许多团体、工作场所和学校在庆祝新西兰不同社区的文化活动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固然值得称赞。但让我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让我们让多元与包容真正落地生根。不仅停留在表面庆祝,更要确保每个人都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最近的研究显示,许多族裔群体在组织内部晋升领导岗位面临巨大困难,尤其在公共服务领域(据我所知)。因此我期待,当我们开始改变对"谁属于这个国家"的认知时,就能为更多人打开通往更多领域的门扉。我希望将过往在读写能力培养和故事讲述领域积累的经验带入新角色——尤其是故事讲述的背景。华裔社群正是绝佳例证:他们拥有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
“但我好奇有多少新西兰人知道这些——例如,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批中国移民抵达新西兰,距离《怀唐伊条约》签署仅过去两年。这段历史悠久。许多族群在塑造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新西兰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且持久的作用。因此,我想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些故事得以更好地呈现,使这个国家的每个群体都能在新西兰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示意图。Photo: New Zealand China Friendship Society Inc
问题四:您认为新西兰政府能采取哪些切实措施,来促进种族关系?
她表示:“新西兰少数族裔部门所开展的工作确实卓有成效。其实我稍早前就看到过这份材料——少数族裔部门发布了一份关于不同族裔群体在的经历的概况说明——在司法与安全领域。仅2024年,就有19.1%的少数族裔群体在本国遭遇过至少一种歧视,其中种族歧视占比最高。其中华裔群体遭受歧视的比例高达28%,位居首位。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特定歧视即指种族歧视。”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议会举办的亚裔心理健康峰会,发现校园欺凌与歧视是影响亚裔青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绝对不可接受。这种现象对新西兰社会造成的冲击,是我们绝不能容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我深知政府部门——比如少数族裔部门——的工作成效卓著。他们在帮助少数族裔建立并彰显自身认同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正如我之前所说,我希望这些活动能扩大规模,让新西兰其他地区的人们了解构成这个国家的多样群体,当然也包括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每个人在此扮演的角色。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本质上正是这个朴素的道理:若我们以期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终将看到彼此都是值得免于歧视、享有自由的人类。”
示意图。Photo: Ministry for Ethnic Communities
问题五:近年来,亚裔在新西兰公共场所遭受骚扰的报道屡见不鲜——对于在公共场合遭遇种族歧视的人们,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Derby博士表示:“是的,我记得2021年委员会确实就此开展过研究,该研究明确指出亚裔群体当时遭遇的歧视和虐待发生率显著更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以及在新西兰的归属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绝对如此。对于在公共场合遭遇种族辱骂或歧视的人士,我鼓励大家及时举报——根据事件性质,可向委员会或新西兰警方报案。鉴于我提到的心理健康影响,寻求各类支持网络至关重要,必须确保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对于可能目睹事件的人,我呼吁大家成为挺身而出者而非旁观者。当我们看到种族歧视现象时——哪怕看似轻微的日常种族主义,或许会被人们视为无害——都应勇敢发声。正如我们所见,这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问题六:最近,北地地区一名警官将嫌疑人描述为"小黑1"(little Black 1)——您认为警方应该如何处理此类事件,以及系统中更深层次的偏见呢?
Derby博士表示:“这种行为显然不可接受。我最近在专栏中就提到了国内公共领域发生的几起种族主义事件——据我所知,有人在奥克兰的喜剧之夜上对亚裔喜剧演员进行辱骂——所有这些行为都不可容忍。”
“正如我所言,我们必须在目睹时直指这些问题。同时,我们需要解决并确保所有制度都无偏见,绝不容忍偏见存在。我们将竭尽全力保障这个国家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机会,无论其身份或出身。关于警方工作,我必须指出:我深知少数族裔联络警员所做的卓越贡献,他们为全国各地不同群体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点也值得肯定。”
Derby博士还提示新西兰华人:“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人权委员会致力于成为服务全体新西兰人的机构,这当然包括亚裔社群。目前我们正着力确保更广泛的亚裔社群了解委员会的存在,并欢迎他们就人权问题——比如我处理的种族歧视问题——向我或委员会提出申诉。”
“我们设有专门的歧视投诉处理机制,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委员会内部设有独立的歧视投诉受理部门,您可通过网站或热线电话提交投诉。该机制与专员职责分离,出于隐私保护考虑,我本人无法介入具体案件处理。但我会密切关注通过该渠道提交的案件趋势,从中识别潜在热点区域或需要更广泛介入的领域。具体种族歧视或歧视事件将由委员会受理。我们的团队会向当事人提供补充信息,或推荐其他更具处理能力的渠道及机构;若该事件符合《反歧视法》规定的歧视标准,则可能为当事人提供争议解决或调解服务。”
“我还要明确说明,我们所有服务均免费且保密,并拥有各类翻译人员资源,可在需要时为不同语言的社区提供支持。”
问题七:您认为,在当前背景下,《条约原则法案》为何屡遭争议?新西兰如何既恪守《怀唐伊条约》,又能维系更广泛的社会凝聚力?
Derby博士表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她说:“未来几年,委员会将重点关注如何就影响我们整个国家的重大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而我认为这个问题就属于其中之一。我认为道理很简单:我们必须能够就这类重大议题展开讨论,同时避免对同胞进行人身攻击或恶语相向。在这方面,我认为加深对维系我们团结纽带脆弱性的理解将大有裨益。”
“历史上充斥着纽带断裂的案例,而所有卷入其中的人最终都未能获得圆满结局。在那些时刻,人权往往荡然无存。因此我坚决支持和平抗议,也全力支持建设性对话。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在相互关怀的前提下推进对话,致力于寻求解决方案,而非相互辱骂或诋毁。”
Photo: The Conversation
问题八:对于亚洲和太平洋岛民等移民群体,您认为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才能感受到被接纳?
Derby博士表示:“在我担任种族关系专员的初期,有幸向联合国汇报《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的执行情况。今年十一月我将前往日内瓦继续履职。”
“这项工作主要是汇报新西兰履行该联合国公约承诺的进展情况。在与全国各地社区的广泛接触中——包括原住民群体、太平洋岛裔群体、亚裔社区、印度裔社区、锡克教社区、不同信仰群体、不同国籍群体等——我发现在实际层面,我常收到这样的反馈:改善民众生活的关键往往在于解决最基础的需求。例如为社区提供符合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服务,尤其在医疗保健领域。我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共服务。系统操作难度极高,语言障碍可能成为巨大壁垒——若现场无翻译人员,或信息未提供多语版本,对新移民群体而言尤为明显。因此我认为,看似微小的改变——例如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和多语言信息——实则能切实改善民众的日常生活。”
“当然,从更长远、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希望能够呈现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组成部分的故事,让每个人都能在新西兰(Aotearoa)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希望这能让每个人感受到被接纳,产生归属感,并确信自己完全有权利在此立足。”
问题九:假设展望五年后,您希望在新西兰种族关系方面看到哪些积极变化?
Derby博士说:“我其实是怀着‘希望自己失业’的心态,来进行工作的——但我希望自己能做得足够出色,让这个国家不再需要种族关系专员来揭露种族主义——因为我们全体国民都为根除种族主义付出了巨大努力,无论是从制度层面、公共空间层面,还是人们日常互动中面临的种族主义。我期盼新西兰能变得如此包容和凝聚,以至于这个职位终将失去存在的必要。”
“我衷心希望我们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人性建立联结,希望更多人能主动接触不同背景的群体,避免各自固守在舒适圈中。社区向我反映的一个共同心声是:人们渴望真正了解邻里、了解同胞、了解不同背景的同学和同事。因此我认为,我们只需在行动意愿上更进一步,切实付诸实践即可。”
“在国家层面,我确实希望看到政府对社会凝聚力采取有意识的行动。我认为我们不能听天由命。鉴于新西兰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我们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接纳,并在此地获得归属感。我认为政府不必刻意操纵社会凝聚力,但基层正涌现许多可贵实践——无论是不同族裔社区举办的精彩活动(我有幸受邀参与其中),还是跨信仰领域中各宗教团体汇聚一堂,围绕共同价值观与人性本质展开交流。基层涌现着诸多卓越实践。如何提升这些实践的能见度,让全体新西兰民众见证其价值,我认为这将极大推动观念转变——虽非全民皆然,但定能影响特定群体。正如我早先所言,最终愿我们不仅铭记黄金法则,更付诸实践:待人如己所愿。我绝不愿让这番话听起来像天真派的空谈,仿佛事情如此简单。但若我们能践行此道,或许终能缓解某些人每日承受的恶毒攻击。”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华人“黑马”助NZ国家党赢关键选区 将成国会议员
- 送电影票啦!7月26日“中国第一神探”归来,超大屏幕IMAX实力诠释狄仁杰风采!
- “夏威夷果”包裹暗藏冰毒…25个“毒邮件”跨国送往新西兰
- 业内专家:NZ政府对行业的资助或将成为“经济催化剂”
- 新西兰的“医疗移民”:他们移民澳洲,只为了能活下去
- 危险信号?!这一指数再次走弱,专家警告NZ经济复苏将更加漫长
- 下周一早晨将有日食天象,新西兰在可观测范围之列
- 史无前例!新西兰小学教育工作者下月也要大罢工
- 紧急召回!新西兰下架Deep牌青蒜苗产品,“存沙门氏菌污染风险!”
- “建立新伙伴关系!”新西兰、新加坡、阿联酋、瑞士牵头成立“未来投资与贸易伙伴关系”!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