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三个家庭,五年回望, 边境封闭以后,华人有着什么样的历程
作者: RNZ 日期:2025-04-12 10:42 阅读:0 来源:RNZ
据RNZ记者Ruth Kuo报道,5年前的此刻,您正在做什么?
乍一听,也许您会怔一下。但是看了这三个家庭的故事,您应当也会想起很多很多……
邹亚林和妻子吴红樱在疫情期间散步时的自拍。 Photo: Supplied
40多次"熊出没"
对于邹亚林与妻子吴红樱(Helen Wu)来说,一家人能够度过那段特别的时期,可能要感谢小狗Mac,还有小熊Teddy,他们在一起,共同见证了一场几乎席卷新西兰全境的大事件。
此前,两人经营一家小型的制造业与跨境商务公司,每天打理着日常事务。
邹亚林和妻子吴红樱(Helen Wu)。 Photo: Supplied
直到2020年3月19日 -- 时任总理Jacinda Ardern宣布,新西兰从当天午夜11:59开始关闭边境,紧接着,在几天后的3月25日,新西兰启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封控(lockdown)。
随着边境变得安静、全国陷入沉寂,他们的海外客户也逐步停止了下单。
他们两人和十几岁的儿子、吴红樱的父母,还有小狗Mac,一起居住在奥克兰东区。在这段封闭在家的时期,家中长辈在网上浏览新闻、与歌友们在手机上通过K歌软件唱歌和互动,孩子则使用电脑继续上网课、与同龄朋友们打游戏纾解压力。
2020年初,奥克兰在出现首个新冠病例后气氛开始紧张,3月3日,吴红樱的妈妈在超市里看到面条货架基本空了。 Photo: Supplied
邹亚林和吴红缨有时带着拉布拉多犬Mac在附近街区散步。就这样,他们见证了一场正在全国日益蔓延开来的热点事件。
全国都突然停摆,家家户户变得异常安静,街道上的喧嚣全被抹去,所有的活动几乎全都踩下了刹车,但他们意外地发现,在远近邻居的住房的窗台上、门廊外,出现了形形色色、难以计数的毛绒泰迪熊(teddy bear)。
孩子们开始期待着,每天外出散步时要和熟悉的泰迪熊朋友见见面。加入行动的大人们也越来越来,不同的住房,不同的窗口,出现更多的各式各样的毛绒熊,大家开始互相传递和感受来自邻里间的问候与遥相"拥抱"的暖意。
本地网友在脸书上发起"我们不害怕,抓到大熊熊"(We're Not Scared - NZ Bear Hunt")的行动。这个兴起于海外的活动,在新西兰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现象。
在来到新西兰之前,邹亚林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导演等工作。网上的新闻,以及在邻近街区所见到的这些情景,给邹亚林带来了灵感。
于是,他在封控期间开始创作一部电影剧本,反映新西兰在这段"熊出没"期间的邻里之间的温情与爱。
他与妻子吴红樱讨论,两人认为完成这样一部影片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他们开始规划,着手制作一部全英文的新西兰电影"The Teddy Show"(泰迪秀)。
横跨奥克兰漫长的封控期与后疫情时代,从剧本、拍摄到制作,他们历时3年完成的这部影片已于今年3月上映。
2022年9月,剧组开机时演职人员合影。 Photo: Supplied
这对夫妻削减家庭开支,成为影片主要的投资者。
同时华人社区也伸出援助之手 -- 华人朋友们与华人赞助者为影片提供了部分财务支持。
2022年,新西兰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招募演职人员的工作便开始了。
"团队中90%的成员是华人,"邹亚林说,"所有主创人员也都拥有新西兰电影专业背景。"
不过,他首先要为影片准备的是关键道具:泰迪熊。
"我几乎走遍了所有的二手店。"邹亚林说。最终,影片中使用了40多只泰迪熊。
虽然邹亚林过去从未执导过英文电影,英语水平也受限,但他并未退缩。
和他处境类似的,是影片的主演之一,在电影【霍比特人】中饰演朵力(Dori)的新西兰著名演员Mark Hadlow -- 他不会说中文。
左起:联合制片人吴红樱,导演邹亚林,主演Meiling Brougham,主演Mark Hadlow。 Photo: Supplied
语言的障碍没有阻止邹亚林和吴红樱完成这部影片。
低成本的预算也没有打消他们的热情 -- 他们将制作团队控制在15至20人之间。
办法总是有的。邹亚林尽可能多地担任各类不同的工种。吴红樱也同样身兼多职,从剧本翻译、财务管理,到服装与道具协调,并承担初步的后期制作与特效剪辑工作。
"我的视力变差了,"她说,"重新配了新的眼镜。"
3月25日,故事片"The Teddy Show"(泰迪秀)在奥克兰Howick完成了首映,并同步在 Vimeo平台上线。
之后,该影片再次受邀,分别于4月10日和4月17日在Uxbridge艺术文化中心加映两场。
回首五年前,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这个家庭经历过不少波折,除邹亚林之外,家人们也都曾感染过新冠病毒,吴红樱感叹地说:"我们是幸运的,家人都平安"。
今天,他们的父母继续过着宁静的退休生活,有时也会享受自制美食的乐趣;他们的孩子 - 当年和朋友们一起打篮球的高中生,现在已进入大学;当时才一岁多的拉布拉多犬Mac在封控期间陪伴着这个家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也仍守候着这一家人;而邹亚林和吴红樱,已经在考虑制作他们的下一部电影,讲述另一个令他们感动的新的故事。
第一次lockdown期间,中区药店的TitusJiang和同事们在一起(左起: Ryan, Titus和 Ziyi)。 Photo: Supplied
"全副武装"的上班族
Titus Jiang在奥克兰中区开设一家药房。
他的妻子Ye Ye在奥克兰中区一家牙科诊所工作,工作时,她需要从头到脚穿戴全套防护服。
"她穿的是全套防护装备,像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透明面罩等","Jiang说。
而他们年幼的女儿,每天都等着爸爸妈妈平安地下班回家。在家中陪伴小朋友,还有Ye的妈妈Xiaofen和小狗Mango。
在2020年全国封控期间, 药房和牙科护理的工作人员被归类为"必要行业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
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Mini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封控期间,全国有超过50万必要行业工作者,主要集中于医疗服务、必要物资供应(如超市、农业、林业、渔业)及制造等行业。
当大多数新西兰人为了安全而留在家中的时候,这些特殊的工作者们站在了前线,支持整个国家维系其最低限度、也是最基本水平的正常运转。
在疫情紧张的时期,政府要求执行保持社交距离、限制人数等措施,必要行业工作者身上的压力非常大。
左起:女儿Claire, 妈妈Ye Ye和儿子Oliver(2023夏天,疫情期间)。 Photo: Supplied
Jiang还记得当时突然涌起的采购潮,很多顾客来药房购买感冒药、口罩、消毒液、手套等等物资。
然而,按照疫情控制措施的要求,根据现场员工的人数,这家药店只能容纳1至2位顾客进入店内,因此,客人们都在店门外静静地站着排队。
人们没有太多的交谈。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引起忧虑,另一方面因为店员们过于忙䟿。
药房的小小团队需要不断应对各种需求,上门的顾客人数增多,打来的电话也数量增多,有的是关于各类药物的咨询,有的是关于出现疑似症状的咨询。
"我们的工作量是疫情前的两倍,并且也有被感染的风险,"Jiang说,大家忙到午饭时间都不能保证了。
最终,药房只能每天提前一小时关门,让整日忙碌不停的员工们能够稍作休息。
Ye在工作中,同样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虽然最初牙科护理行业不被定义为必要行业工作者,但之后,随着新规定发布,她也冒着风险开始上班。
Ye回忆说,"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唾液和飞沫,当时是很担心的,但这个工作就是这样的。"
而药房方面,Jiang说,为了缓解物资紧张问题,他们开始想办法,大家一起动手改包装,把几十只装的大盒口罩分成稍小的包装,把大瓶洗手消毒液分装成小瓶,以便大家都能得到一些防疫物资。
"所有顾客都很理解,"他对此很感慨,"大家都很有善意,在那样的时期,能看到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支持。"
封控结束后,Ye的妈妈Xiaofen陪着疫情期间出生的Oliver玩耍,小朋友享受着自由的时光。 Photo: Supplied
但是,最终口罩还是断货了。Jiang只能到处打电话、写邮件,想各种办法。当时他还了解到一个情况,本地有不少华人靠中国的朋友们寄口罩过来应急,跨越国境互相关心和帮助。
再之后,中国的口罩制造厂商加紧生产,采购源头的短缺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而Jiang亲历的第一个"阳性"新冠病例,也给他带来相当大的震动。
当时,其他地区降低了警报级别,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奥克兰仍在执行严格的封控措施,居民如无必要不可离城,前往外地的人需要先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才可以出行。
奥克兰很多药店提供新冠检测服务,Jiang的药房也是其中之一。
他还记得,那一天,一名接受检测的顾客在取样后就离开柜台,回到自己停放在室外的车里等待检测结果,以便减少室内人数。
15分钟后,这名顾客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我当时头皮发麻。"
Jiang说,"那个时期还没有疫苗,全世界都对病毒知之甚少。我虽然穿着全套防护服(PP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但还是很紧张。"
Jiang一家人都紧张起来。他也立即与孩子、家人和同事们隔离开,连续七天,每天进行自测。
他说,庆幸地是,当天那位顾客在取样时没有打喷嚏。但同时,当然他也还是担心会被感染。"连着七天,都测出是阴性,我们这才终于放心了。"
在封控期间,他们欣喜地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又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但让Jiang感到遗憾的是,因为超声检查室限制人数,他没有机会看到早期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活动,好在Ye用手机拍下录像,带回家给他观看。
像许许多多户人家那样,这个家庭也感染过新冠。当时他们正在照料刚出生几周的婴儿,为此特意佩戴N95口罩,不过,小宝宝也还是诊断为阳性。但最终,他们全都平安地度过了那个特殊的时期。
"疫情宝宝"在一岁半之前,还没有见过"真实"的世界,Ye说,在疫情结束之前,小朋友都没有机会参与正常时期的那种小朋友间的互动。
时间来到今天,这一家人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当年,在突然宣布关闭边境时,他们本来刚计划好一场旅行,所有预定的机票和住宿等都被迫取消。Jiang说:"那时候不能跟亲人们见面,心里挺难受的。"现在,他希望多些机会出去走走。
2022年8月,Lily Zhang在基督城参加当地政府为国际学生举办的迎新活动。 Photo: Supplied
边境的"穿越者"
可能Lily Zhang永远都不会忘掉这两个日期:2020年,她准备于3月22日起飞,前往新西兰留学;突然消息传来,新西兰政府宣布在3月19日晚上11点59分开始关闭边境。
只差3天上飞机,突然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全部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Zhang说。
为了前往新西兰攻读硕士学位,她已辞去工作,在家学习英语。儿子也将到新西兰上中学,所以在中国也已办理了退学手续。
"我把儿子送回学校上课,但我自己不能重新开始上班," Zhang说。"因为新西兰边境可能随时重新开放,我得准备好随时带孩子上飞机。"
"有丈夫和家里财务上的支持,我继续在家学英语,一边等着消息。"
但是没想到,这场等待旷日持久。
她所报读的大学位于南岛。在几个月后,学校允许国际学生先上一部分网课,同时等待着政府审核边境限制政策或进行调整的消息。
"我们当时上了几个月的网课,在中国远程完成的,先后上完了三门公共课,"Lily说,"但是边境开放一直没有明确时间表,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不能继续学后面的其他课程。"
"那种等待的感觉,可不只焦虑,简直是要抑郁了,"她回忆说,"每天在新闻里,都是疫情蔓延的消息,我根本看不到我和孩子实现留学计划的希望。"
Lily Zhang在基督城教小朋友们学中文(2024年9月,疫情后)。 Photo: Supplied
经过长达2年多的等待, Zhang终于申请得到了入境许可。根据新西兰政府分五个阶段逐步重启边境的规定,在疫情还未全面解除的情况下,数量有限的几批海外人士穿越边境,踏上了新西兰的土地。Zhang和儿子就是其中的两人。
时间已经是2022年8月1日。"我们是边境还没完全开放时提前入境的,当时只有几批人是这种情况。"她说。
在抵达基督城机场的前后,Lily和孩子按照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完成有关的申报。
"进入新西兰时,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要完成在线申报等额外的程序。下了飞机,还要领取检测包,完成自我检测,并把结果上传到指定的网站," Zhang说。
Zhang开始继续完成硕士学位的课程,而她的孩子则进入了Year 10的课堂。
Lily Zhang到学校接儿子放学(2022年8月)。 Photo: Supplied
Zhang说,我有几个中国同学到校不久后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进行自我隔离。
"对于刚到新西兰不久的国际生来说非常困难。而且隔离期间也没有药,全靠自身免疫力。"
Zhang的儿子回忆说,"那时候还是要戴口罩的。" 口罩陪伴着他开始了学校生活,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他说,跟在中国家里住楼房相比,他很喜欢住在新西兰平层的房屋里。
"这边的功课更轻松,"他说,"老师们也非常好,我还交了一些朋友。我喜欢这里。"
但是,Zhang还有重大的责任,跨越疫情期和疫情后,她忙于安家,重建新的生活。
"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 买车、买校服、采购生活用品、用英语生活、写我大学的作业,"Zhang说,"我感觉自己像个外星人。"
Lily Zhang在基督城的Hagley Park(2022年9月)。 Photo: Supplied
虽然在新西兰采购和快递,比如网上购物等,都不如在中国时方便,但 Zhang越来越喜欢上了新的生活。
"最感动我的是本地人的那种善意、温暖和帮助,"她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Zhang和儿子都在新西兰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且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因为Zhang的丈夫Glory还在国内。由于签证办理流程的延迟,他又等了一年的时间,才最终入境新西兰。在等待期间,他也在中国境内感染了新冠病毒。
现在,久别的一家人,终于在南半球团聚了。
如今,Zhang正在进行另一个早期教育的研究生文凭(graduate diploma)的学习,准备成为一名老师。她的丈夫从事汽车租赁行业工作,儿子在学校里也一切顺利。
Zhang说,"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世界上一些地方还不太平,一些地方还在发生很大的转变,无论如何,希望所有的问题早日结束,整个世界重归和平、宁静。"
您还记得吗?
2020年2月初,在中国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后,新西兰政府开始提高中国游客入境的健康检查等标准,不少华人因疫情而行程受阻,与亲友们天各一方。
随后,时任总理Jacinda Ardern宣布,自2020年3月19日11时59分起关闭边境,禁止所有非新西兰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入境,以实行边境封控的措施,遏制新西兰境内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的趋势。
紧接着,不到一周的时间,疫情限制措施又再次升级,自3月25日起,新西兰启动预警系统,取消人员流动、社交聚会、乃至所有非必要的经济或生产制造等活动 ,整个国家全面进入封控状态(lockdown)。
其中,全国大小超市均对室内人数进行限制,以阻止病毒的传播,采购食物的新西兰人在门外排成了长龙。而这一排队场景再次出现时,是2021年初全国逐步推广疫苗接种的时期。
2020年和2021年,新西兰经历了几次封控,在此期间,奥克兰、北地和其他地区在不同时期分别进入过不同的警戒级别(其中第4级代表全面封禁)。
直到2022年2月,政府宣布,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分五个阶段逐步重新开放边境。
本文希望对边境的关闭和重新开放以及华人家庭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进行回顾。
5年过去了,愿读到本文的您,一切都好。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华人“黑马”助NZ国家党赢关键选区 将成国会议员
- 送电影票啦!7月26日“中国第一神探”归来,超大屏幕IMAX实力诠释狄仁杰风采!
- 消融预警:新西兰冰川18年锐减逾4成
- 移民父母的噩梦:一个儿子秒获签证,另一个儿子却遭驱逐
- NZ前工党部长暗示“转投敌营” 不排除下次大选复出
- 新西兰一警察非法袭击、逮捕摩托车手 被定罪
- 澳洲试管婴儿诊所出错:女子生下另一对夫妻的孩子
- 用裹尸袋代替棺材安葬逝者!奥克兰前殡葬师今日获刑
- 15岁患病少年面临遣返回国 家人不想回去:新西兰赚钱多!
- NZ老板的困惑:一个高薪且无需经验的职位,一年多仍空着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