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天在北京开幕

作者: Hazel WU   日期:2025-08-14 15:31 阅读:0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综合报道】报道  8月14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等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将在8月15日至17日三天里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四大类别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1.jpg

 比赛场地已经准备就绪。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此次比赛将在见证冰雪荣耀绽放的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据悉,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场馆,它曾承载起速滑赛事的激烈角逐与奥运精神的传递。而今,“冰丝带”历经全新升级改造,变身“蓝丝带”和绿茵场,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静待赛事开启。 

目前,“冰丝带”内,机器人运动会四大比赛赛场已搭建就绪,多支参赛队伍正抓紧时间展开最后的冲刺训练,全力备战赛事开幕。同时,为全面服务机器人“运动员”,组委会在冰丝带外建设了本次运动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熊猫眼”赛训基地与ROBO LAND机器人营地,同时,设置了充电专区、机器人维修专区并提供信号保障服务。 

跑道拓宽至2.1米并专设遥控区,人机共跑显科技默契 

“冰丝带” 内按赛事需求划分出多元竞赛区域,包括田径区、足球赛区、拳击台、舞蹈表演区,以及模拟工业、酒店、药店的场景赛区等,各类设施均已调试到位,可充分满足不同项目的竞赛需求。 

为助力机器人顺利奔跑,本次运动会的田径赛道经过特别设计。田径项目赛事主管陈斌介绍,与常规田径跑道1.2米的宽度不同,此次设置的4条跑道宽度拓宽至2.1米。“这一调整主要考虑到机器人识别跑道和操作人员遥控转弯的需求,同时避免机器人之间相互碰撞。”此外,赛道两旁还分别设置了3米宽的遥控区,田径赛允许遥控人员跟随机器人跑动并实时操作,以确保机器人在跑道内完成比赛。 

 2.jpg

机器人在赛场奔跑。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开赛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松延动力、宇树科技等多支参赛队伍已在田径跑道上展开机器人竞速训练,不少机器人展现出流畅的快速奔跑状态。 

此次运动会还设有工业、仓储中心、医院和酒店4个场景共7个赛项,着重考察人形机器人在场景应用中的精细作业能力与智能化水平。 

在医院场景竞赛区,药品分拣竞技赛场的药柜上已整齐码放各类药品,赛事中机器人需根据药方,从药架中取出药品并放置于指定位置;拆药分装技能竞技环节则要求机器人完成指定药品的拆取与对应分装盒的匹配放置。 

 3.jpg

医院场景,机器人正在测试药品分拣。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据悉,不同队伍选择的比赛方式有所不同,涵盖全自主模型与遥操作等不同技术路径。全自主模型队伍正针对赛场特定光线条件,加紧进行视觉识别等核心算法的适应性优化;遥操作模式队伍则着重熟悉场地布局与环境细节,优化操作策略与流程。两种模式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提出了不同维度的挑战。 

特设“熊猫眼”和机器人营地重要基础设施,续航充电补能与网络通讯双优化 

“熊猫眼”赛训基地坐落于“冰丝带”西广场下沉庭院,该基地承担本次运动会机器人5V5 足球项目的训练及部分赛事任务。该基地采用高12米、直径32米的测地线穹顶设计,以ETFE膜材搭建而成。其半透明特性可精准调控温湿度与洁净度,为机器人营造出“实验室级别”的竞技环境。  

ROBO LAND机器人营地则位于“冰丝带”的西南侧,紧邻“熊猫眼”。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国资公司总经理郭永昊表示,该营地的训练区主要保障赛队高效备战,从机器人充电、训练到队员调试、交流、互动,体现出“人机共融”的设计理念。 

作为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为机器人电池“续航补能”是保障赛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机器人能否进行训练及保持参赛状态。 

在ROBO LAND机器人营地外,主办方专门设置了充电区与维修区,以全方位满足机器人的能源补给与设备维护需求。在“冰丝带”内,有参赛队伍表示,备赛期间有专门的充电柜用于电池充电。这些均为机器人的高强度训练与赛事冲刺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器人比赛对网络信号的稳定性要求极高。组委会技术物流部工作人员黄鑫表示,技术团队根据不同型号机器人及各赛项需求,提供有线网络、WiFi无线网络、低频遥控局域网三套网络服务,并在WiFi信道方面进行优化避让,这既保证了机器人用网的高速连接,又保障了现场转播媒体的网络质量。同时,通过优化无线电通讯相关工作,包括POC手台的现场通讯分组、监听、矩阵式搭建等,确保赛事期间通讯畅通。

 “我们希望为所有参赛队伍及机器人提供最全面的技术保障,让它们在赛场上展现出最佳状态。”黄鑫说。 

随着各环节准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这场汇聚全球顶尖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盛会即将在 “冰丝带” 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次科技竞技的碰撞,更承载着奥运遗产的传承与延续。(来源新京报)

编辑 Hazel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