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利用AI取得酶设计领域重大突破

作者: 澎湃新闻   日期:2025-02-19 22:54 阅读:0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综合报道】研究团队提出了他们未来研究的两个主要领域:一是开发能够降解塑料的酶,二是探索人工智能制造的其他功能酶的治疗潜力。长期目标是能够通过构建合适的酶来降解人体内的任何蛋白质,这可能会催生新的、更精确的疗法,甚至能够应对目前无法触及的治疗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蛋白质设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完全从无到有地设计蛋白质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日前,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David Baker团队在《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他们通过两项AI模型的巧妙结合,得以从无到有设计能够催化多步骤化学反应的酶,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一种突破传统方法限制的从头设计酶的方法,这项研究不仅在酶设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为未来设计更多新型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对生物催化、医药和工业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酶是生命体中高效催化化学反应的“分子机器”,设计能够催化任意化学反应的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酶设计一直是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的一个长期目标。然而,多步骤催化反应的酶设计始终是一项巨大挑战。天然酶可以催化多个步骤的反应,但此前通过AI从头设计的酶,通常在反应的第一步之后就会停滞。

在最新的《科学》论文中,David Baker团队利用AI从头设计了具有复杂活性位点的丝氨酸水解酶。丝氨酸水解是一个四步化学反应,包括破坏分子之间的酯键,丝氨酸水解酶是催化丝氨酸水解反应的天然酶,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消化、脂肪代谢和血液凝固。这四个步骤都需要活性位点的精密排布和动态预组织,对人工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这项研究中,David Baker团队首先利用了2023年发表的重磅模型——RFdiffusion,它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设计方法,可以首先从一个完全随机的噪声状态开始,然后逐渐减少噪声,同时引导生成过程朝着目标蛋白质结构的方向发展。

RFdiffusion解决了活性位点的排布问题后,研究团队又用另一个深度学习模型——PLACER来解决这些位点的预组织问题。PLACER可以通过模拟蛋白质和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一个包含多种可能构象的集合。这些构象反映了蛋白质在反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为评估设计的酶的催化效率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通过这两种模型的结合,研究团队从头设计的酶完成了丝氨酸水解的所有4个步骤。相比此前的设计,这个新酶的催化效率提升了6万倍。不过研究也指出,论文中对丝氨酸水解酶的设计只是一项概念验证实验,和天然的丝氨酸水解酶相比,该产物的效率还有很大的不足。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对酶的结构进行更多调整,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效率,使其更加接近实际应用。

研究团队提出了他们未来研究的两个主要领域:一是开发能够降解塑料的酶,二是探索人工智能制造的其他功能酶的治疗潜力。实验室成员之一Sam Pellock说,在治疗领域,蛋白酶(即分解蛋白质或肽的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他提到,长期目标是能够通过构建合适的酶来降解人体内的任何蛋白质,这可能会催生新的、更精确的疗法,甚至能够应对目前无法触及的治疗目标。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