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点名!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11月1日正式开启

  日期:2020-11-02 10:26 阅读: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
邮箱:

“大国点名”进行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登记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两名普查员在北京市昌平区龙泽苑小区进行入户登记。 王恩博 摄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全国700多万普查员将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此前,自10月11日起,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携带统一证件,对全国4亿多住户进行实地勘察。

此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何新特点?14亿人口普查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如何辩证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


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最早进行人口统计调查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200年,大禹就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此后历朝历代都没有停止过人口统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四千多年的人口统计史中,始终没有开展过一次科学的全国人口普查。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选举,同时也是为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开展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真正与国际接轨,自此每隔十年,尾数逢“0”的年份便进行人口普查,2010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通过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可以为科学制定‘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转折期,需要通过普查摸清人口状况,服务宏观决策。”据李晓超介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能够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各个部门对人口数据的迫切需求,因为公共资源要按照实际服务管理的人口规模来配置。可以说,大到国家战略,小到家门口的商超布局,都离不开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卫民举例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事业就要从过去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转向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上来。


人口普查获取的信息最终会使每一位参与者受益

人口普查不仅是为国家普查,普查结果最后也对每个老百姓、每个普查对象有用。恰如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的一条优秀标语所说:“人口普查有你有我有他,准确登记利国利民利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普查获取的各类信息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陈卫民举例说,分年龄的人口数告诉我们在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学校和老年人服务设施;人口就业的数据告诉我们哪一类人群就业有困难,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我国各级财政每年都会划拨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学校、医院、图书馆和其他公共设施,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确定警察和消防部门的地点等,都要以人口分布的数据资料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当遭遇地震、洪水、重大疫情等灾害时,人口普查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和物资数量。人口普查信息在修建商业服务设施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建造购物中心、电影院、银行、餐饮设施等。

“实践证明,人口普查是一项事关每个人的国家行为。只有每个人都参与配合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才能取得成功,人口普查数据才能反映一国人口的真实情况,才能使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受益。”李晓超说。


在14亿人口大国开展普查,如何确保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由于人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定下这个标准时点,就相当于拿一个巨大的相机,将那一刻的整个中国人口“定格”。

“人口统计主要包括人口经常性登记、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普查等方式。人口普查以调查静态数据为主,可以获取较为全面的人口以及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特征数据,是其他调查方式所代替不了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说。

人口普查是一项全民总动员的国情国力调查。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普查究竟是怎么查的?如何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为了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需要组织几百万普查员走进住户家中,对居住的人口进行登记,这叫做‘入户’。”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普查处处长肖宁介绍,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所以人口普查是以“查房”的方式来查准人口。

人口普查登记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划分普查区域。普查区域划分以地域为原则,分省、地、县、乡、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六级。其中普查区以村居为基础,再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区域彼此不重不漏,所有区域连接起来完整覆盖我国地域。”肖宁说。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居住地不唯一的现象普遍,如何准确锁定普查对象、保证人口不重不漏?“如果是人户分离,比如户口在老家、常住在外地,我们两头都会登记,汇总时要进行排重;我们还会根据行政记录进行核查,比如一个人现有地和户籍地都没登上,但行政记录里有,我们就会反馈给普查员让他去找这个人;再比如,一个人现有地没登上户籍地登了,这个人其实没漏,但他的状态不对,我们会通过大数据比对来核实。”肖宁说。

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码,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此外,这次普查还将运用大数据开展比对核查,确保数据质量。

“普查不像抽样调查。抽样是通过样本来推算总体,普查则是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把每一个人都登记上来。那14亿多人口怎么登全了,我们靠的是科学的方案,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措施。比如,这次普查按照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采取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的方法;对人户分离人口采取两头登、跟行政记录比对、跟大数据比对等方法,都是确保把人口登全的措施。”肖宁说。

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均使用算盘进行手工汇总,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引入光电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代替人工键盘录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方式,增加了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普查的使用纸表登记,改为使用PAD或个人智能手机登记,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全国人民对普查数据的期待,也是人口普查工作者永恒的追求。”肖宁说。


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特征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国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学家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系统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太快”的命题。他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遗憾的是,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多底子薄被作为基本国情提了出来,人口多成了一个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5月18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先进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以前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均收入水平低,增加一口人,解决吃饭问题都比较难,人多可能就是一个包袱。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人口多意味着市场大,就有可能从包袱变财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成德宁分析说:“实际上,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增加一张嘴的同时也带来一双手,关键在于怎么用、有没有配置好,能够利用起来,就是‘人类最后的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历史地看,人口问题的解决总是相对的,而它的存在则是绝对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上所出现的人口问题的特点不同而已。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的认识相应就会到达什么程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遥分析,人口问题至少包含以下四个重要维度:一是人口总量,它决定潜在的供给和市场容量,直接影响经济总量;二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即是否有足够的年轻人能够接替老年人,这对国家税收及养老金开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也决定个体家庭养老负担轻重;三是人口质量,每一个学生和劳动者均可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四是人口的空间分布,现代经济的发展创新主要来自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人口需要合理有效聚集,这涉及人口流动等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最大支撑。

“我们不仅面临人口总量的压力,还面临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挑战和任务。现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劳动者从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新就会成为有源之水。”成德宁指出:“这就要求我们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所有的发展,最终落脚点还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成德宁说。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