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韩寒已化蛹为蝶 超越“左”与“右”
日期:2011-12-28 01:07:31 阅读: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作者: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寒接连发表了两篇系统阐释社会观点的答问博文《说革命》和《谈民主》,还有最新贴上的《要自由》。这三篇最新的博文可以视为这位年轻意见领袖对于中国问题系统思考的一部分
作者: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寒接连发表了两篇系统阐释社会观点的答问博文《说革命》和《谈民主》,还有最新贴上的《要自由》。这三篇最新的博文可以视为这位年轻意见领袖对于中国问题系统思考的一部分。目前这些思考还在延伸之中,我们也难以判断他的想法会如何继续发展,但我们毕竟看到了韩寒就长期争议和分歧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发言。这些发言一方面还有韩寒式调侃和幽默的成分和他惯有的风格特色,但另一方面又是前所未有地具有了某种系统和逻辑的展开过程。当然,这几篇博文的发表立即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切,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和讨论。
在这几篇重要的博文发表之前,韩寒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放缓了作为主要发表公共意见方式的博文写作。而之前的几篇博文也发出对自己博客写作的反思,阐发对事物相对性和自我有限性的认识:“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东西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不同人的改变,而只是同类人的聚集。在我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这个政府糟透了,时日不多。在别人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挺安逸的,一切都好。所以,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更新的越来越快,你都来不及下载。”这些似乎可以视为其最近紧张思考的过程体现,也是尝试在反思世界和反思自己过程中作出的艰苦努力。
韩寒最新博文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观点的新颖性,这样的观点其实在中国社会中相当普遍地存在,但讲出这些观点的人物是韩寒,这就使得他所陈述的观点有了重要意义。实际上,近年以来,许多人把韩寒视为一个对社会重大问题发表看法的“公民”而高度重视,将他视为一个远远溢出知识分子原有的对于中国问题思考的新人物。但实际上,这个年轻人在对中国社会许多问题进行尖刻、毫不留情的挖苦和讽刺时,并没有系统地陈述过其社会观和中国观,也并没有真正回应知识分子讨论的问题,充其量只是扮演众多社会问题抨击者的角色。但今天他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的重大问题,如“革命”“民主”“自由”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韩寒表现出的是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感,对于中国问题复杂性的理解。这并不是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的对立,而是一个从直觉开始的批判之旅向着理性思考的升华。
如何认识中国?如何理解中国今天的状况和三十年来的发展?这既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内部 “左”“右”分歧的焦点,也是一直在知识分子中争讼不已的问题。但从今天看,中国30年来的发展显然超出了“现代性”的“左”“右”二元对立。中国并没有按照“左”“右”知识分子所预想的模式和构架发展。而知识分子在30年来对中国未来所做的一些一厢情愿的预测也受到了中国现实的无情嘲弄。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知识分子曾经预测中国社会面临崩溃;21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则以为加入WTO是让中国严重后退的征兆。但中国的发展其实完全超出了这些预言。今天的中国通过开放深深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影响着全球的进程。而近期全球的经济困难之中,中国当然也有诸多问题,但显然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后劲与前景都展现了具有活力的一面,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可能和具体展开。当然中国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往往“左”“右”的知识分子过度局限于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对中国的新发展缺乏阐释力,也无力具体地回应中国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始终处于一种“阐释中国的焦虑”之中,失掉对现实的把握。“左”“右”的二元对立既限制了知识分子看世界和中国的角度,也限制了他们对现实的真正客观理性的思考能力。因此,不少知识分子力图超越“左”“右”,从原有的固定的价值中超离,寻求更深入具体地把握中国。因此,韩寒的这个选择其实并不偶然,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艰难而认真的思考链条中的一环。
我们应该看到,现实中国的舆论场尽管也显得莫衷一是,纷争不断,但其实在今天中国的主流民意在两个方面是有共识的:一是承认30年来中国发展的成就,看到中国经济成就和民生福祉在进步,同时公民的社会参与和民主进程也在进步;二是人们当然都知道中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许多问题和矛盾只能以渐进、改良的方式解决,而不可能选择动荡和混乱。中国要变革和发展,但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步调进行,不可能变成突尼斯或利比亚,也不可能变成伊拉克或阿富汗。不管我们在改革速度、发展路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多大分歧,但承认中国的进步,寻求中国渐进发展的道路其实是现实中国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所暴露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都不足以动摇这一“最大公约数”。凡背离这个“最大公约数”,一切主张就只能是缺少现实基础的空中楼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的选择可以看到这一点,从近期微博讨论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韩寒这几篇重要博文的意义,在于他开始试图超出对现象的罗列而更深入地思考,寻找“阐释中国”的新路径。这是超出“左”“右”框架的努力,也是寻求对现实真正有力回应的开始。这其实给了当下知识分子更多启示,我们都需要更多面对现实的中国,而不是拘泥于既定的框架和模式;我们都需要对于现实进行有力的阐释,而不是背弃现实去满足自己的一厢情愿。
化蛹为蝶,一个年轻人敢于直面他所面对的现实,试图给予新的阐释,他有勇气超越自己,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应?(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 郭敬明首次谈“对手”韩寒:他代表不了80后作家(图)
- 时间:2011-11-21 11:17:19
- 相关新闻
-
- 郭敬明:韩寒代表不了80后作家 自己也代表不了
- 时间:2011-11-20 00:01:53
- 相关新闻
- 天维导航频道,了解您生活的方方面面:
- 想知道新西兰有什么样的福利吗?想知道关于新西兰的百科知识吗?新西兰都有哪些热门网站?点击这里,您就知道!
- 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 您想第一时间了解新西兰的新闻吗?请您访问//weibo.com/skykiwidotcom,从今天开始关注我们吧!
-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