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船遭大肆盗掘 盗宝者为哄抬价格砸掉60万件珍宝
日期:2011-12-13 09:50:54 阅读: 来源:齐鲁晚报
图为“泰星号”与“黑石号”上的部分出水文物。
海底魅影盗宝 丝路古船遭劫
在采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中,记者了解到,仅在我国南海海域,就藏着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
图为“泰星号”与“黑石号”上的部分出水文物。
海底魅影盗宝 丝路古船遭劫
在采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中,记者了解到,仅在我国南海海域,就藏着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这些船上载有中国丝绸、陶瓷、珍宝等,其价值难以估量。然而,多年来,国内外的盗宝人把目光盯在了这些海底文物上。
沉船遭盗宝者大肆盗掘
一直以来,海底沉船都是神秘的宝藏。在中国古代,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沿岸和中东地区;或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沉没的船只难以计数。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海下考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我国南海海域,就藏着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南澳一号”与近年来考古发掘的“碗礁一号”沉船遗址、“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和打捞起的“南海Ⅰ号”都是这条丝路上散落的珍珠。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沉船遗址有很多被国内或国际上的盗宝分子盯上,遭到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破坏。
资料显示,1996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当地渔民发现后,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来自境内外的许多不法分子,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等手段,在附近海域大肆非法打捞西沙水下文物。同样,福建的“碗礁一号”不但曾遭盗掘,附近海域的其它沉船也遭到盗掘。
对于古代沉船被盗掘,“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崔建告诉本报记者,文物执法主体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但在实践中文物部门缺乏海上执法能力,没有必备的船只和设备,只能联合边防、海军、渔政等海上力量。面对汹涌浩瀚的大海,海上文物考古和文物执法,比陆地上更为困难。
中国水下考古是被“逼”出来的
在中国水下考古界常说着一句辛酸的话:“中国水下考古能有今天,是哈彻‘逼’出来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水下考古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然而国际盗宝人的一次盗宝行为,却震惊了中国文物界,催生了国家级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迈克·哈彻,头上罩着“英国头号寻宝家”、“最出色的海洋探险家”等光环,然而在国际海洋考古学界,他的名字已经等同于“灾难”。1970年,哈彻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家海洋商业打捞公司,专门打捞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击沉的商船和军舰。一个偶然的机会,哈彻遇上了第一艘古船一艘载有22000件中国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一举获利数百万美元。
他接着盯上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哥德马尔森号”商船。根据档案记载,1752年,这艘商船满载着中国的瓷器、黄金从广州驶往阿姆斯特丹。然而,在航行了16天以后,这艘船不幸触礁沉没。
1984年,哈彻探测到了这艘沉船,并且将船上的货物239000件瓷器和125块45公斤重产于南京的金锭全部打捞出水。同时出水的还有两门青铜铸炮。1985年,这些瓷器现身荷兰的嘉士德拍卖行,最终实现了两千万美元的成交金额。一次性拍卖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国文物震惊了全世界,中国国家文物局当时曾派出陶瓷专家耿宝昌和冯先铭携3万美元尝试回购其中一部分,然而在整整3天的拍卖中,拥有优先竞拍待遇的中方代表居然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得到每一件拍品的起拍价格都在估价的10倍以上。
在国家文物局的努力下,1987年底,中国第一家水下考古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成立了。
为卖高价砸碎60万件珍宝
1848年,荷兰人詹姆斯·哈斯伯格写了一本名为《东印度航行指南》的小手册。这本小手册提到了“泰星号”巨型帆船残骸。
“泰星号”的沉没堪称“东方的泰坦尼克”号。这是一艘长50米、宽10米的巨型帆船。1822年1月14日,“泰星号”从厦门港出发,驶往爪哇(今印尼)。船上压舱的是上百万件德化窑瓷器,还有2000名乘客。不幸的是,当船驶到中沙群岛时,船体触礁沉没,只有198人死里逃生。
1999年5月,哈彻的团队发现了“泰星号”的踪迹,他派出的潜水员看到的是惊人一幕:在深达30多米的海底,有一座小山一样的堆积,方圆足足有400多平方米,这全都是瓷器。其中包括100多万件康熙年间的中国瓷器,几乎件件都是精品。他随即做出了一个让同谋者都为之颤抖的决定动手砸。于是,60多万件在他看来成色略逊的“海捞瓷”没有毁于海难,却毁于国际盗捞者之手。此举不仅便于他快速运输,也帮助他哄抬了价格,剩下的35.6万件瓷器最终被运到德国,共拍得3000万美元。
哈彻从来都“说不清楚”打捞的地点。对于“哥德马尔森号”,他拒绝回答详细位置。而古航海日志显示,这艘中国商船在香港西南海域触礁沉没。对于“泰星号”,他自称在“赤道南部两度、爪哇北部、苏门答腊东部和新加坡南部之间的某处海底”,但事实上,他的船队如幽灵般在香港海域勘探了一个多月。
令人扼腕的“黑石号”
令中国文物界人士扼腕的还有“黑石”号唐代沉船。1997年和1998年德国人沃特法先后在东南亚海域发现古沉船鹰潭号、马热尼号。在这些古沉船上,装运着14世纪的中国明朝文物、11世纪的宋朝珍宝。1998年他又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装载宝物的唐代沉船,并将其命名为“黑石号”。同年,他以“探海公司”为名义,对“黑石号”进行打捞,
据悉,这艘难得一见的中国唐代沉船属于九世纪上半叶。装载着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黑石号”打捞文物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国陶瓷。比较奇特的文物包括10件金器,金器之精美可媲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金银器。其中的八棱胡人伎乐金杯高10厘米,比何家村出土的两件八棱胡人金杯尺寸还略大些。另有24件银器、18枚银铤和30件铜镜,银铤单件重达2公斤。长沙窑瓷约56500件,器型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其他器型包括杯、盘、盂、盒、罐、熏炉、油灯和少量生肖瓷塑。打捞瓷器还包括200件浙江出产的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北方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地方窑口烧造的粗糙青瓷。打捞出高达1米的西亚风格长柄高足壶,造型修长而奇特,在国内同样造型的产品从未发现过。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先生更是感叹:"黑石号’是个罕见的宝库,其中的宝藏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最终,新加坡“圣淘沙”机构在购买了被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之后,在2005年筹资3000万美元将其整批购下。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新闻视频
/HOT热搜榜
手机天维
- 天维导航频道,了解您生活的方方面面:
- 想知道新西兰有什么样的福利吗?想知道关于新西兰的百科知识吗?新西兰都有哪些热门网站?点击这里,您就知道!
- 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 您想第一时间了解新西兰的新闻吗?请您访问//weibo.com/skykiwidotcom,从今天开始关注我们吧!
-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