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的精灵”!9岁新西兰华裔少年的舞蹈人生!
天维专题

  • 2017新西兰大选

    新西兰时间9月23日晚7时,大选投票结束。经过紧张的计票,Bill English领导的国家党以46%的得票率胜出,但未拿到61个国会席位,必须联合小党执政。

  • 2017财政预算案深度解读

    2017年5月25日,新西兰2017年度财政预算案正式揭开面纱。政府大范围派糖,不仅推出20亿大礼包补贴中低收入人群,还承诺未来几年将在奥克兰建造3.4万栋保障性住房。

1 2
往期专题

海外华人婚变的第一杀手--丈夫海归妻子洋留守

日期:2014-07-15 09:49:56 阅读:  来源:上海侨报
分享到:
邮箱:

  编者按:移民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家庭本应是夫妻相互安慰的港湾,然而,现实有时却事与愿违。一批批新移民男女并肩而来,却有不少人半途分道扬镳。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子女教育问题不得不分居异国,一方在异


  编者按:移民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家庭本应是夫妻相互安慰的港湾,然而,现实有时却事与愿违。一批批新移民男女并肩而来,却有不少人半途分道扬镳。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子女教育问题不得不分居异国,一方在异乡独自照顾孩子,一方在中国打拼事业提供物质保障,然而,夫妻感情却经不起长时间的异地搁浅,最终导致感情淡漠,婚姻名存实亡。

  “洋留守”:“守”住婚姻很难

  今年5月中旬,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的留守家庭正面临团聚问题。

  而在澳大利亚,不少华人家庭也同样面临“留守家庭”问题。这是一种“洋留守”:妻儿在澳大利亚安家,男方仍留在中国打拼,延续着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这种长期的两国分居,给家庭带来的冲击非常大,有人对这些家庭愿意忍受这种夫妻分居、与孩子疏离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议,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理由与打算。

  澳大利亚政府年初宣布,允许在中国完成了六年级课程的小学毕业生申请赴澳就读中学课程。这一政策随即吸引了众多有意来澳留学的学生及家长的关注。一般而言,10来岁孩子的家长,在中国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即使一切为了孩子,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撑,于是很多家庭选择了“洋留守”。不难想象,在未来,还有更多的家庭会走在“洋留守”的道路上,怀揣梦想,直面无奈。

  韩女士就自称是“洋留守”的失败者。16年前,她在国内经营着红火的生意,丈夫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兼律师。因为忙于事业,两人的造人计划一推再推。直到36岁时,韩女士才生下了儿子。更没料到的是,儿子从小体质很差,还有哮喘,有几次发病甚至危及生命,这让韩女士萌生了换一个环境以便让儿子身体好转的念头。

  不久之后,她就带着当时只有两岁的儿子来到悉尼。“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儿子来悉尼之后体质确实好了很多,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让孩子留在悉尼的决心。对我来说,国内的生意可以不做,因为儿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当时这个选择对我们家来说确实就像地震,因为我丈夫的事业正风生水起,在国内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如果移民来到澳大利亚,由于中澳的法律体系完全不同,他必然无法继续自己的事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这让他无法接受。况且,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教育需要,也确实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才行。”

  两人商议之后决定,韩女士带着孩子留在悉尼,而丈夫则选择继续留在国内打拼。对儿子的思念和关心,让韩女士的丈夫曾放了长假在悉尼住过一段时间。但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中国发展。他认为,在中国,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而澳大利亚对他而言只适合养老。

  聚少离多的生活隐藏种种暗流。其间,男方提出过离婚。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韩女士立马飞回中国进行婚姻保卫战。对于离婚的理由,丈夫表示并没有第三者,就是觉得两人已经不像夫妻了,这么耗下去没有益处。 “我当时认为,如果没有第三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离婚也差不多,于是我俩达成协议,在互相不干涉彼此的生活下,维持原状。”此后多年,两人形同陌路,无论是情感还是经济没有任何往来,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今年年初,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指出,教育移民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庭移民——“一切为了孩子”。这种移民的方式可以达到家庭或子女定居和教育的双重目的,降低了子女将来留学的各种风险。有报告显示,有76.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他们希望通过投资移民为子女教育创建平台,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在有意送低龄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中,往往丈夫正处于事业鼎盛期,完全放弃国内事业并不可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妻子带着尚未成年的孩子去海外读书、生活。换言之,家庭成员中哪个赚钱能力强、发展前景更好的,就留在国内继续打拼,而另外一个能力相对较弱、更富有牺牲精神的,则陪伴孩子赴海外求学。这种男女双方分隔两地家庭的体制,使得家庭的前景充斥着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中国有关社会与人口发展的学者认为,天各一方、聚少离多、背井离乡的生活,不仅减少了家庭幸福感,也必然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对一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解决家庭的离散问题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该创造条件,更多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流动。只有家庭幸福和谐,才能更好地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但为了孩子的教育和今后的发展,“离散问题”对于许多中国新移民来说,仍然是一道难解之题。

  其实不难想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妈妈和孩子,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在“洋留守”的道路上,一些人还会面临着如影随形的“纠结”情绪,因为他们必须克服更长的距离和更久的分离。如何维系分隔异地的夫妻感情与家庭关系,是这些“洋留守”家庭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洋插队”:感情最易“蒸发”

  有统计表明,加拿大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离婚高峰后,目前的离婚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现在,只有38%的夫妇在结婚30年内选择离婚。而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一生中只结过一次婚,许多加拿大人都认为,婚姻属于“人生大事”,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婚姻无足轻重。

  对比之下,多伦多大学一位社会学家在分析了加拿大华裔新移民离婚率高的原因后指出,移民家庭男女双方对新环境的认识不同,是直接引发离婚的原因。许多中国家庭,为了下一代而勉强维持婚姻。到加拿大后,随着文化的改变,个人的价值提升,婚姻最易受到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移民大军的不断壮大,“二奶”、“小三”现象在加拿大也屡见不鲜,有人怕离婚后孩子财产分割的麻烦,采取了婚内分居,有些家庭有婚姻之名而无婚姻之实。

  在移民中,最容易出现婚姻问题的,还数那些飞来飞去的“太空人家庭”。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人一边办移民一边也不愿放弃在国内的事业,有的干脆把老婆孩子送往国外,自己回国继续工作,结果导致夫妻长期分离,各过各的生活。这种状态的时间一长,双方感情便产生了距离,容易引发矛盾,甚至直接导致婚姻名存实亡。

  华人Jack就是这样一个例子。Jack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加拿大定居,而他却因为工作的关系必须常年待在北京。Jack说,他和妻子关系就是以平均每年三次的“飞行”维系着。前几年,两人分别时依依不舍、泪花闪闪,都盼望着下一次重逢。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妻子的泪不流了,他的伤感也被一句“一路平安”所代替。“每当坐在往返北京和多伦多的飞机上,我常常会想,如果没有女儿,这个婚姻是不是早该结束了?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和妻子之间除了有女儿,似乎还有一种无形力量在牵引着,我也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感情还是习惯。”

  长期的分居生活让Jack夫妇达成一个共识:给对方一定自由度。妻子从不过问Jack在北京的事情,Jack有时会不经意地对妻子说:“你在那边找个人吧,帮我来照顾你们。”可是双方都知道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的婚姻已变成了一个经济和亲情的联合体,夫妻共同经营,各自都有各自的追求,就像一盘‘下不完的棋’,双方都习惯了彼此的路子,谁都无法忍受没有对手的局面。”

  也许是因为中国女人普遍比男人更有韧性,更能吃苦耐劳,所以,相当一部分新移民都是女方先找到工作。因此,在新移民离婚案中,由女方提出的占大多数。如果一对夫妻移民后,女方情况始终比男方好,那么结局大多是劳燕分飞。也有些女性离婚后牵挂孩子,或是深觉孤独寂寞,又会回到原来的家,尽管夫妻感情难以弥补,但那个家还是很多人舍不了的“窝”。

  陈女士说,她做梦都想不到,会在快60岁时与老伴离婚。她说,丈夫退休前是中国一家科研所的工程师,她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那时候,家里都是老伴说了算,而她则相夫教子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女儿把老两口接到加拿大加入“洋插队”大军。陈女士很快找到了一份在酒楼推车卖茶点的工作。因为手脚麻利,所以收入也不错。可是,老伴在异国他乡很难再发挥余热,只有在家带孙子,由于在教育孩子方面和女儿女婿产生了矛盾,脾气也越变越坏,弄得一家人经常争吵。陈女士一时气急,说离婚就真的离了。她在外面租了公寓住下来,生活没有太大影响,而老伴在女儿家却住不下去了,只能和别人在一起合租,生活上难以打理,人也一下子垮了。孩子们看不下去找到了她,劝她与父亲和好,于是老伴又住进了陈女士家,不过这次她不再迁就,而是约法三章,把老伴“收拾”得服服帖帖,“我不想复婚,大家年纪都大了,虽然不是夫妻,就算是做个‘伴’吧。”

  “洋诀窍”:“EPR”保卫婚姻


  有调查显示,北美的离婚率超过50%,当地华人移民的离婚率近60%,近半数的夫妻认为解决婚姻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离婚。婚姻调解律师李润松表示,“移民生活举步维艰,婚姻家庭面临极大的挑战,隐藏的性格缺陷、潜在的家庭矛盾、夫妻的发展差异,都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露无遗,甚至无限放大。当家庭内部缺乏沟通、当聚少离多感情淡漠、当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脆弱的感情便很难经受异国他乡的风吹雨打。”

  一些华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人都说移民难,其实移民后保全家庭更难。与早期移民不同,上世纪90年代多是男方先移民出国打拼,站稳脚跟安营扎寨之后再接妻儿出国。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人在国内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是又期待孩子得到优质的外国教育,于是,开始出现“洋留守”的移民家庭,不少移民家庭的夫妻成为新时代“牛郎织女”:男方留在国内打拼,妻儿在国外生活。

  在这种夫妻长期分离的现实中,不管是男女双方的感情,还是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会遭遇极大的挑战。虽然有不少新移民家庭战胜了重重困难最终团聚在一起,但感情破裂引发婚变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即便是打赢“婚姻保卫战”的家庭,有些夫妻却是各过各的生活,只是维持着婚姻之名而已。

  有专家将华人的离婚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男女适应能力反差大,造成个性难以相容的情况,通常是男方在国内有很好的事业基础,来到国外由于沟通困难、找工困难等问题,心情受到很大打击,又不肯放低身价,心理适应能力变弱,而女方则放得下架子,能吃苦耐劳,任何机会都愿去尝试,日积月累,双方的心境完全不同,女的适应力越强,双方发展越不平衡,婚姻越容易出现问题,最后导致分手;第二种是在国外较为沉闷的生活环境中,双方越来越感无趣,没有婚姻的新鲜感和乐趣,左看右看都不顺眼,也没有太多的争议问题,日久天长就只有分开,其间也可能出现一方受第三者引诱,造成双方最终感情破裂的情况;第三种是就是“太空人家庭”,以往出现在很多香港、台湾地区的移民中,如今越来越多地在内地移民中出现,因为双方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

  在美国从事心理辅导工作逾29年的资深社工梅丽明表示,婚姻双方要保持稳定的婚姻关系,除了亲情、感情,还要有对家庭远景发展的准备。婚姻双方都有一定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因此长期分居必将会导致关系冷漠。虽然有时候为工作需要分居,但应尽量保证固定时间相聚一次,这是电话和视频所不能替代的。

  至于如何维持家庭关系的和谐,梅丽明提出了一个诀窍“EPR”,即鼓励(Encourage)、表扬(Praise)和肯定(Recognize)。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家长与子女之间,都应当相互鼓励、相互表扬、相互肯定对方的成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整体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条)

新闻视频
手机天维
天维导航频道,了解您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知道新西兰有什么样的福利吗?想知道关于新西兰的百科知识吗?新西兰都有哪些热门网站?点击这里,您就知道!
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您想第一时间了解新西兰的新闻吗?请您访问//weibo.com/skykiwidotcom,从今天开始关注我们吧!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