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用社媒?NZ学者提出十大“灵魂拷问”

作者: Carl   日期:2025-05-09 18:06 阅读:0  来源:天维编译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综合报道】新西兰国家党近日提出一项提案,拟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新西兰使用社交媒体。对此,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讲师Alex Beattie今天(5月9日)向《The Front Page》阐述了十条该提案“行不通”的理由。 

20241129102024_mh7msmn3rm.png

资料图。

近日,国家党议员Catherine Wedd在提出该提案时表示,社交媒体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资源”,但也存在风险,“目前我们并没有妥善管理这些风险,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

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在X平台上发帖称,该提案旨在保护青少年免受霸凌、不当内容以及社交媒体成瘾的影响。

但新西兰行动党党魁David Seymour驳斥了这一提案,称其“简单、简洁,但却是错误的”。

2024年12月,澳大利亚通过法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Beattie表示,虽然年轻人在线下花费更多时间有其好处,而且人们也确实担心社交媒体会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彻底禁止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下面是该讲师提出的“全面禁止并非解决之道”的十个理由。

1. 成瘾谬论

游说团体“Before 16”将社交媒体比作烟草,声称这些平台应被视为公共健康危害。其潜台词是年轻人可能对社交媒体成瘾。

但临床诊断成瘾的标准很高。大多数年轻人并未对社交媒体成瘾,他们只是与之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性关系。

微信图片_20250509135939.png

Photograph: Deborah Lee Rossiter/Alamy

同理,将数字体验与食物类比,可能无法涵盖所有互动和影响。这种类比常隐含价值判断,暗示线上体验仅是“多巴胺刺激”(类似甜食),本质上比线下体验更无价值或“不健康”。

2.并非“被动接触”

禁令的措辞似乎暗示社交媒体与用户是单向关系——人们只是被动接触Facebook、TikTok和X等平台,但使用社交媒体不同于出门被太阳晒伤。

尽管社交媒体影响人们,但它也是我们主动塑造自我意义的工具。它为日常生活提供社交框架,助力身份构建、联系海外家人、获得社区支持,甚至是抱怨父母的场所。

3. 模糊的科学依据

禁令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是乔纳森•海特的著作《焦虑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海特声称,社交媒体的使用与Z世代(1995-2012年出生者)焦虑和抑郁增长存在因果关系。

但这一主张极具争议,且因未考虑年轻人焦虑加剧的其他原因而遭批评。

最多只能说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相关性——两者同时发生。年轻人还面临着气候危机、不平等加剧和全球动荡,这些变量难以在研究中被孤立出来,这使得社交媒体成了“替罪羊”。

4. 多样的使用体验

社媒批评者还假设所有人都有负面线上体验。的确,若你习惯在社媒上与他人攀比,那么你最终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思考,也并非每个人都会利用社媒进行物质对比。

5. 道德恐慌因素

当新兴技术挑战既有社会规范时,可能引发道德恐慌。

“低头族”(只顾看手机而怠慢他人)等现象挑战“社会可接受”行为标准,引发大量关于其危害社会的评论。

尽管新技术可能导致某些技能(如读写能力)下降,但社媒上的视觉或口头叙事等技能正在兴起。

禁止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使年轻人错失宝贵的数字技能。

6. 边缘群体受害

远离社交媒体对融入社区的青少年或许影响不大。但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小镇的同性恋少年,社媒可能是唯一让你感到安全或被接纳的空间。

社交媒体也是移民与其家人和文化保持联系的关键工具。

7. 执行难题

微信图片_20250509140117.png

Source:NEW STRAITS TIMES。AI生成图片

禁令的执行方式存在难题,虽然澳大利亚已通过类似法律(2024年底生效),但仍未解决此问题。

政策制定者尚未解释年龄验证技术如何在不向平台泄露更多个人数据的情况下运作,且所有人(无论是否满16岁)都需验证年龄。

8. 扼杀创新

年轻人比老一辈更精通科技,他们引领着诸如“finsta”(虚假Instagram)账号之类的创新——这允许人们在Instagram上更私密地发布内容,无需迎合他人期待或承受熟人评判。

“一刀切式的”禁令可能损害这种技术敏锐度与创造力,并阻止年轻人教我们如何协调线上线下生活。 

9. 学会断联 

在媒体饱和的当代,媒介素养至关重要。断联(unplugging)技能或可成为该课程的一部分。

暂时断网是让学生意识到其与社交媒体关系的绝佳方式。学校可开设无媒体课程,培养认知、鼓励新习惯并帮助学生建立新日常。

10. 比禁令更好的选择

无人否认社交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但与其禁止,为何不改进平台?

就像规范实体建筑那样,通过监管打造更安全的数字空间。

社交媒体需要的是设计改革,而非排斥用户。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