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甩锅?澳新商超盗窃增多,媒体点名“中国代购”!
作者: Zeng 日期:2019-07-30 16:08 阅读: 来源:天维网微信
上周,一份对9000个澳洲和新西兰零售商的调查发现,近两年澳新商场里的顾客盗窃行为已经达到了“危机点”,澳新零售业因此蒙受的年损失,已超过20亿纽币。
而今天,则有报道把矛头
赫然指向了中国代购
文中称,中国的代购贸易为销赃提供了市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超市零售盗窃率的迅速涨高,和中国代购,不无关系。
澳新商场的偷盗行为变猖狂,
中国人真的要背锅吗?
让我们好好来捋一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整个报道的起因,是上周被媒体曝出的一个关于澳新零售商场顾客盗窃率上升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由零售技术公司Checkpoint Systems出资,并由美国公立大学系统研究组(Apus Research)联合澳新利益保护论坛(Profit Protection Future Forum Australia & New Zealand)共同做出,调查对象包含了9000家澳新零售商。
报告发现,在2017-2018年财年中,澳新零售业因为“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超过33.7亿澳元,而其中57%的情况,都是顾客偷窃。
报告指出,近两年顾客盗窃情况明显严重了,和2015年的调查结果比,顾客偷窃次数上升了16%,造成的损失金额则超过了20亿澳元。
报告还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电讯公司受到的偷窃最严重,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都超过1000澳元;
超市被盗最多的物品是肉类、婴儿配方奶粉,以及脸霜等化妆品;
药店(Pharmacies),最常丢失的物品是维他命、香水和化妆品;
服装商店最常被盗的是名牌服饰,女士内衣,运动衣,珠宝;
超市每次被盗的金额通常低于20澳元,但盗窃发生频率日益升高;
自助结账口丢失商品的情况大幅增加,超市方面不得不增设更多的监控;
犯罪呈现出有组织的趋势。包括被偷窃的食品、香槟等赃物,都存在被进行再次销售的渠道和市场,而随着代购热,被盗的婴儿配方奶也在被销往中国。
报告中的原话:
“有清晰的证据指明,澳大利亚的商店们已经被小型团伙盯上,东西专门偷来卖给其他市场。其中一些是把酒品、肉品、杂货等直接卖给小生意主,比如餐厅、咖啡馆来销赃;
“而另一个大的市场则是在线的个人买卖和国际贸易,尤其是在中国婴儿配方奶有极高的需求。澳大利亚警方预计在2018年全澳估计有价值100万澳元的奶粉被盗。”
不过,报告也强调,越来越多的超市安装了自助结账机,这让一些人觉得有了可趁之机,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伦敦大学犯罪学博士Emmeline Taylor称,每次零售商引入新的防盗系统或技术,都会出现商场盗窃反弹的情况,然后一点点发现漏洞并堵上。
“商场盗窃是一种古老的犯罪,我们过去偶尔会看到顾客偷走商品……小偷们觉得现在偷东西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容易,而且也不会受惩罚。”
同一份的报告,在不同国家不同媒体的笔下,却被报道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在新西兰,媒体报道时用的标题是这样的:
“我们是如何说服自己,从超市偷东西是OK的?”
“超市自助结账口孕育新型偷窃”
“新普利茅斯店主要求严肃对待店内偷窃(采访的是华裔店主)”
不仅新西兰大部分媒体都在反思为什么很多新西兰人会觉得“偷超市东西没什么大不了”,而且将很多经营便利店商超的华人,当做了受害者来看待,文中大多也没有提到中国代购的问题。
然而,澳洲媒体却无一例外的强调了“中国代购”的问题。
News.com.au报道:
“在线对赃物的重新销售,以及由于中国代购热婴儿配方奶被卖向中国,也是(偷窃行为增多的)一部分”。
而每日邮报澳洲版则不仅将“daigou”和“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相提并论
文中也大量使用澳洲超市内中国顾客抢购奶粉的图片,不停强化“代购”与“盗窃”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两国的报道
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
为什么澳洲媒体
就这么的不友好呢?
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今年年初,澳洲曾爆出过一个惊天大案:
悉尼一个华裔家庭的一家四口,因为参与策划偷窃了价值超过100万澳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而被指控。
这家人被澳洲媒体冠上了“偷奶帮”的称号,可谓是将华人买家们的脸丢得一干二净。
据陈,早在2018年2月的时候,悉尼警方就陆续接到零售店关于店里有奶粉和保健品被偷窃的报告,
在立案调查后,警方取得重大突破,突袭了位于Carlingford的当地两栋房屋,当场缴获了4000罐婴儿配方奶奶粉,大量的维他命、麦卢卡蜂蜜等保健品。
与此同时,警方还现场查获了21.5万澳币现金,这些钱都与非法交易有关……
警方认为,这是一起家庭团伙作案,嫌疑人是在悉尼表面上做书报生意的一家华人。
紧接着,澳洲警方就实行了一系列的抓捕,Jian Feng Ke是这家人里最后被抓到的。
此外澳洲警方还发现,这家人不仅自己策划、偷窃,还专门雇佣了10多名小偷来偷……
除了华人直接参与偷奶粉的情况,澳大利亚还出现了一些虽然不是华人盗窃者,但最终“出货”仍然是为了供往中国的案件,
今年4月,澳洲主流媒体The Age就报道了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的“偷奶帮”偷了将近50万澳元的奶粉,并试图运往中国的案子。
这些事儿不仅被澳洲本地媒体报道,BBC,CNN…全球好多媒体都很关注,
而且纷纷把这事与“毒奶粉”和中国代购抢奶粉等事件挂钩……
熟悉澳新的朋友们都知道,每隔一段时间,澳洲就要传出来“奶荒”和“华人抢奶粉”的新闻,
而这种抢奶粉的画面,常常让人脸上发烫
好多澳洲妈妈表示根本抢不过这些daigouer,被逼得绝望了,
“我知道这样不违法,但就是觉得不对,我们本地妈妈怎么办?”
还有一位澳洲妈妈对媒体表示,眼睁睁看着中国人把澳洲的奶粉买光,她都快气得冒烟了,
而澳洲本地的华裔妈妈,最是委屈到不行,
3个孩子的母亲Ammy,在悉尼一家Woolworths购买婴儿奶粉时,就因为长着一张亚洲脸,而被当成抢奶粉的人,遭到店员的阻拦,
急得这位华人妈妈抱着孩子来买奶粉:
“难道我的女儿就不是澳大利亚人了吗?”
和新西兰对婴儿奶粉严加控制的政策不同,在澳洲,个人仍然可以通过私人邮寄的方式,将奶粉寄回中国。
尽管一些本地澳洲超市开始进行每次只能买2罐的限购,但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经常看到有亚裔不停进出超市,限购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束缚作用……
这也间接造成了,现在一看到“Daigou”一词,澳洲媒体就会集体高潮……
反观新西兰,就淡定多了——
超市盗窃行为和中国代购奶粉强行拉上钩?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你几乎听不到这里传出什么“奶荒”消息,在超市里也看不到亚裔消费者抢奶粉的情况,
不仅如此,新西兰政府还在大肆宣传着自己奶粉出口的事,开心地表示,这完全就是win win。
而新西兰的媒体也一直在向新西兰人解释,中国的奶粉需求不会影响到本地供应,大家根本不用慌
这样的冷静乐观,主要得益于新西兰独一无二的奶粉出口制度
这个制度,俗称是RMP——Risk Management Programmes,即风险管理制度。
其实,过去新西兰也出现过超市奶粉被哄抢的情况,导致本地孩子没奶喝,无数kiwi妈妈被急哭。
于是,政府开始了宏观调控。
从一开始每人限购10罐,到每人一次2罐,每两周最多6罐的规定,到个人一律不能邮寄,然后,又提出了RMP管理制度……
根据新西兰的法律,只有注册的出口商才有资格出口乳制品。根据要求,乳制品从奶源到出厂运输的所有过程,包括运输使用的车辆,仓库在内都必须符合RMP规范,接受初级产业部的监管。
如果乳制品脱离了这个安全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将被视为不符合RMP规范,该产品将不能出口。
被别国认为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奶粉代购,当然也被新西兰政府纳入到了监管当中——
要买只能整箱、同一段数直接从仓库寄出,不能混合,不能拆箱,不能做标记,如有违反RMP政策,对个人也会罚到5万纽(约合人民币26万)。
换句话说,即便你找到了新西兰本地做代购的同学,他们也不可能自己前往超市帮你买,他们也要去找符合资质的厂家直邮。
这一系列的调整,既消除了外国买家和本地宝宝抢食的可能,同时,严格的出口流程也防止奶粉被换装、被私装,极大保证了自己出口奶粉的质量。
可以说,不管你是找代购,还是怎么样,只要走的是RMP直邮,新西兰就完全能对你做到绝无假货的承诺。
同样面对的都是想给自家娃
吃上放心奶粉的中国买家,
澳洲骂声一片,新西兰则是欢迎态度;
同样都是零售业盗窃率飙升的报道,
澳洲就转弯抹角地往华人身上甩锅,
而新西兰则是先检讨自己;
这……都多亏了好的出口制度!
别人看来是灾难和抢掠,
新西兰看到的则是机会和发展!
天维菌在这里不想打广告
只想说……
这大概就是差距吧……
扫二维码看更多精彩新闻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这份新西兰工作,不需要签证,只对中新两国居民开放!
- 新西兰海关向香港等地派驻缉毒特工 扫毒量骤增
- 高温下,全球多地出现虫灾!新西兰也没能幸免…
- 新西兰这个海外属地 迎来15年来最重要领导
- 南岛降雪致多条道路关闭,奥克兰或迎来暴风雨和冰雹!
- 北岛两天发现两具无名尸 其中一具已死去数年
- 你收到退税了吗?税务局俩月向130万人退税5.7亿
- 丝芙兰数据泄露,你的邮箱姓名信息都曝光了!
- 基督城著名刑辩律师突然去世 警方正调查死因
- Kiwi一生中的最后一笔福利,5年发放了4200万刀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