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学校,咱们叫靶场”看美国侨民如何评价新西兰

作者: Jackie Shan   日期:2024-07-31 21:36 阅读:0  来源:天维网报道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综合报道】 不可否认,热情好客的新西兰人对外来者持包容态度,尤其是当他们体验到典型的“文化冲击”。

从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到日常的厨房用品,“文化冲击”无处不在,常常让初到新西兰的外国人感到茫然,同时又让Kiwis一脸的坏笑。

日前,一位美国人在Reddit 上发帖,询问美国人是否在新西兰经历过“文化冲击”,引来几十人留言。下来就来看看他们的感受。

奥克兰天际线——Shirley摄.jpg

奥克兰景观。天维网记者Shirley摄

其中一位网友说,在新西兰可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比美国少很多,新西兰人更喜欢DIY,而不是请专业人士上门维修或安装。

另一位美国人对此表示赞同,称在新西兰无法像在美国那样上亚马逊网购次日送达。

“在产品和品牌方面,(新西兰)没有那么多选择——改变并不难,但你必须愿意改变。”这位网友写道。

一位新西兰人则留言,建议美国人不要少见多怪,因为新西兰人“对一切都不那么热衷”,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西兰人可能更加内敛,说话通常轻声细语。如果你用美国式大嗓门说话,会成为焦点的。”这位网友写道。

一位美国人说“永远无法接受”新西兰人对物品的不同称呼。

“新西兰人称为冰块(iceblocks)的东西,我们称为冰棒(popsicle);新西兰人说的高速公路(motorway),我们称highway。”这位网友写道,“你们称为学校的地方,我们称为靶场。”

显然指的是美国频发的校园枪击事件。

“新西兰人说的大选,美国人称为世界末日(armageddon)。”另一个人附和道。

还有网友分享了一份两国之间不同的词汇清单,包括trunk/boot(后备箱)、hitch/towbar(车辆拖钩)、trash/rubbish(垃圾)和fall/autumn(秋天)。前一个是美式用法,后一个是纽式英语。

显然对美国人来说,新西兰人的生活更为松弛。

“我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缺乏野心。”一位美国人这样评价新西兰。

在这位美国人看来,不那么忙碌的文化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更好的心理健康、更愉快的生活方式。

不好的一面是,这会给生活带来隐患。

“普通新西兰人以这种方式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这位网友认为在美国有更多机会发展自己,跨越阶层。

其他新西兰的负面印象包括:房屋质量较差、餐厅晚上9点就关门、松松散散的接待业以及昂贵的运费。

积极的一面是,一位网友说喜欢这里“超级便宜的保险”,路上也没那么多大皮卡。

“我并不怀念美国狂热的宗教和民族主义,但当你不再被这种宗教和民族主义包围时,就会意识到这种氛围是多么普遍,这有点令人震惊。”这位网友补充道。

还有美国网友认为,新西兰的警察比较仁慈,“不会因为你是黑人就崩了你”。

一名十年前移居新西兰但后来又搬回美国的德克萨斯人说,新西兰让人惊讶的是租房子有多难。

不过这位美国朋友怀念新西兰充沛的阳光,新西兰的雨也很多。

对于他们的感受,来自中国的你也有同感吗?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