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威胁整个太平洋的核危机,坚决反核的新西兰这样说…

作者: Zeng   日期:2019-05-27 16:26 阅读:  来源:天维网微信  
分享到:
邮箱:

1954年3月1日,上午6点45分,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上空的蓝天,被一道巨大的红光撕开。

 

几秒时间,一朵高达7200米的巨型蘑菇云在海面升起。

 



这,正是美国政府所进行的代号为“Bravo(喝彩)”的氢弹爆炸实验,

 

爆炸让现场的3座岛屿瞬间从视线中消失,人们在离爆心220公里远的地方,都能清楚看到亮光。

 



观测人员傻眼了。

 

他们发现,此前严重低估了这颗氢弹威力……

 

按照预测,这颗氢弹的爆炸当量应为600万吨,但实际上,其爆炸当量却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的估计大2倍多,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多倍。

 

就这样,美国试爆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却也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

 


首先,爆心方圆18129平方公里,都飘洒起了放射性尘埃,成为了核污染区

 

而由于事先没有估计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军没有及时撤离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业的各国渔船,众多无辜居民和船员受到辐射,也自然成为牺牲品——

 


“几小时内,环礁被细细的,雪白的,粉状的物质覆盖,”见证这场核试验的岛民说


“没人知道这是放射性污染物,小孩子跑去‘玩雪’,甚至放进嘴里尝……”

 


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马绍尔群岛居民因核辐射所造成的健康问题,缺乏具体的数据,但是,当地人都有着对核爆恐怖的记忆——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皮肤损伤,并非稀罕事……




而“bravo”氢弹爆炸,只是1946年到1962年间,美国在著名的“太平洋试验场”所进行的众多核试验中的一次。

 

这个“试验场”位于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及部分太平洋南部的2000个岛屿,共78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国曾前前后后,在这里进行了105次大气核试验。

 


虽然,最终迫于国际压力,美国停止了试验,但24年疯狂而频繁的核爆炸,仍然给当地造成了永久的破坏,

 

而这种破坏力的影响,不仅持续到了今天,甚至在气候变化的当下,还呈现出新的危险——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了在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举行的太平洋岛屿论坛,

 


在论坛上,古特雷斯发表讲话指出,太平洋地区和整个世界都面临两个基本挑战:气候变化日益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世界海洋所受的威胁。

 

在讲话中,古特雷斯提到了一件令人背脊发凉的事情:

 

“我刚刚跟马绍尔群岛总统(Hilda Heine)在一起,他向我表达了深切担忧,


因为埋葬核爆放射物的那个‘棺材’,已经有了泄露风险。

 

 


原来,在马绍尔群岛当地居民的强烈要求和国际压力下,美国政府在1977年终于开始为此前的行为作出了一点迟到已久的“补偿”:

 

根据马绍尔群岛政府的说法,美国对Enewetak环礁上残留的放射核物质进行了一定清理,4000美军人员在这里清理出了73000立方米的受污染土壤,

 


然后,这些物质被转运到了Runit岛,那里有一个曾经因核爆形成的百米大坑,美军就把清理出来的污染物都倒进了这个大坑里。

 

据称,有6人因这个行动死亡。当地人把这个坑叫做“大坟场(The Tomb)”

 

然后在1980年,在这个坑之上,一个巨大的,厚度达到45厘米的圆顶被建造起来,用于盖住里面的致命核辐射残留物。

 


这,就是古特雷斯讲话中提到的“放射物棺材”。

 

根据英国《卫报》的说法,这个当时耗资2.18亿美元的结构,当时只是个临时的解决方案,本应有一个更永久性的计划。然而,当地人却没有等来这一天。

 


1983年,马绍尔群岛和美国签署了条约,赢得了自己的自治权,但这份条约同时也把跟核试验有关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问题”,都画了个句号,对于“大坟场”圆顶的维护,也成了岛国政府的责任。

 

如今,由于常年失修,以及日益升高的海潮,“棺材”快要盖不住了……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协会于2017年的报告,“棺材”里的物质是钚-239(plutonium-239),世界上最有毒的物质之一,其核辐射半衰期是24100年……

 

将这些恐怖的物质与日益升高的海水隔开的,就是那层仅仅45厘米的圆顶结构……

 

据称,这个圆顶已经出现了裂痕。

 


让人心紧的是,当地还住着常住居民……



与此同时,面临着海平面上升问题的马绍尔岛国政府,根本无力、也没钱来对其修复,任由圆顶经受潮水与台风的冲击。

 

如果哪天圆顶突然扛不住,污染物进入海水,整个太平洋都会受到污染影响……

 

真的不敢去想象这样的后果啊……

 


---推广---

---推广---



 

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正在热播,对于核问题的反思和警钟,也在人们心里再次敲响……

 


其实,关于核污染、核辐射的血泪教训,人类已经得到了很多,

 

无论是最初的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还是后来的太平洋核爆试验

 

无论是切尔诺贝利、福岛等核电站事故,克什特姆核废料爆炸事故,亦或英国的温斯乔核意外火灾……

 

都酿成了无法挽回的人间悲剧

 

切尔诺贝利造成的人间悲剧


对于核安全,现在的世界,已经比过去谨慎了许多。

 

但关于核事故的噩梦,却仍然在继续——

 

美国太平洋试验场留下的烂摊子,成了威胁太平洋海域环境安全的不定时炸弹,

 


某些国家之间紧张的政治外交关系,也没有人让我们摆脱核武的威胁,

 

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地球资源的枯竭,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也在逼迫着世界,正视和面对核安全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新西兰是反对核武,实现全境无核的先锋。

 

时间退回上世纪60年代,法国在南太平洋上,也在进行着密集的核试验,

 


其实那时候,美国、英国和苏联都先后放弃了核武器试验,但法国却没有停下,核爆炸一直进行到了70年代中期。

 

而法国选择的试验场,就位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Moruroa环礁,尽管那些海域的偏远岛屿上,仍然有着成千上万的波利尼西亚人居住,但法国却浑然不顾,仍然坚持着核爆试验。

 

这激起了新西兰人的愤怒。

 

1973年,新西兰政府派出了两艘护卫舰前往Moruroa,抗议法国的行为。

 


但是法国方面给出了强硬的回应:他们派出了敢死队登船,与新西兰方面发生了冲突,阻止了护卫舰。

 

到了1985年7月,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也前往了法属波利尼西亚,抗议在Moruroa进行的核试验,

 

7月10日,当彩虹勇士号停靠在新西兰的港口时,一对假装成蜜月夫妻的法国特工,用炸弹击沉了船只,一名随川记者殉职。

 


此事件激起了新西兰境内大规模的游行抗议活动,新西兰国内愈发坚定其反核、无核的立场,并于1987年,在时任工党政府下通过了一项世界瞩目的无核法案,明确表示不发展核武,也不允许任何国家涉核行动进入领土,正式成为一个无核国家,明确的表达了反对核武器的道德立场。

 


而这项反核法案的实施,也曾一度让新西兰和美国的关系疏远,

 

当时的美国报纸,一连好几周都在报道这件“外交危机”,美国方面也威胁,如果不允许美国军舰进入新西兰海港,就要停止此前的盟国协议,并称“新西兰是个朋友,但却不是盟友,”很多美国议员都在当时表达了一种“遭受背叛”的情绪……

 


然而,新西兰抗住了压力,没有低头。

 

这件事,成为了新西兰实现外交上独立自主的里程碑事件,反核、无核,也成为了日后新西兰外交政策中的重要部分。

 

 


时至今日,新西兰人仍然为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而对于太平洋各岛国的核问题,新西兰也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

 

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

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己……

 


毕竟,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环境危机,都可能发生连带效应,给所有人带来损失和伤害。

 

真心希望,各国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

早日解决马绍尔群岛的核废料泄漏危机,

 

让所有生活在太平洋区域的人

早日摆脱核威胁的噩梦和阴影!




扫二维码看更多精彩新闻


775491158096338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