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在NZ著名景点意外死亡!华人注意了!

作者: 新西兰天维网   日期:2022-12-19 08:19 阅读:0  来源:新西兰天维网  
分享到:
邮箱:

不知不觉新西兰已经入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钓、游泳、冲浪、潜水......

但是危险也在悄然而至!

仅是上个月,新西兰就有多人溺亡!

甚至一名遇难者还是海军出身!

640 Large.jpeg

初夏发生多起溺亡事件!有救人者也有游客

新西兰天气逐渐回暖,不少人又回到了海边,甚至还吸引来大批北半球的国外游客前来打卡。

但是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接连发生了好几起水上溺亡事件!

11月24日,一位名叫朴振宇(音)的韩国游客在瓦纳卡湖游泳时溺水身亡,第二天警方才找到其遗体。

据报道,朴振宇年仅22岁,曾是一名海军,泳技能很好,身体健康。

当天晚上6点多与同伴一起游泳,当他游到岸边和一座浮桥之间、距离岸边大约30米时,突然停了下来。

“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和他说话时他没有回答。我开始呼救,试图抓住他,但我做不到……他沉了下去,再也没上来。”他的同伴朴钟渊回忆道。

11月13日,基督城一名男子在Spencer Park公园海滩挽救一名被困在深水区的男孩后,自己不幸溺水身亡。

Water Safety NZ首席执行官Daniel Gerrard说,他知道这名男子曾试图营救一名年幼的孩子,孩子当时可能被离岸潮卷走,也可能游到了深水区,当时海浪比平时略大。

男孩的母亲称这名男子是“真正的英雄”。

“(那个男人)救了他,他竭尽所能,告诉我儿子尽全力游回岸边……我儿子这样做了。”

640-3.png

基督城的Spencer Park海滩。基督城市议会供图

这些只是近期新西兰发生的

溺亡事件中的一部分。

更可怕的是:去年新西兰有90人溺水身亡,创十年来溺亡人数新高!

而今年夏天才刚刚开始......

去年90人死于溺水!是意外死亡第三大原因

据报告显示,2021年新西兰有90人溺水身亡,是十年来溺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新西兰冲浪救生协会(Surf Life Saving NZ)表示,去年新西兰共有90人溺水身亡,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按此数字计算,这相当于每10万名新西兰人中就有1.76人溺亡,而澳大利亚的比率为1.1。

去年11月23日,一名未成年的新西兰人在奥克兰西南部的Karioitahi海滩游泳,不幸遇到离岸流遇难身亡。

去年10月6日,有人在Anawhata的Whites Beach落入水中,被冲浪救生员从水中救出,但是很不幸抢救失败,现场死亡。

去年7月,一对来自缅甸的夫妇在奥克兰西区Muriwai Beach岩钓时被卷入大海,他们的孩子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双双溺亡。

新西兰关于溺亡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

新西兰水上安全局(Water Safety New Zealand)首席执行官Daniel Gerrard称,溺水死亡是新西兰娱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Gerrard还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警告,无论是垂钓、游泳、冲浪、潜水,水上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并提醒大家在进行水上活动前一定要了解环境,做好准备,确保安全!

提醒:夏天去海边,安全意识不能少!

安全无小事,这几点特别重要,如果去海边大家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去危机四伏的狂野黑沙滩时,更要尤为注意!

  • 提前查看当地涨落潮时间和天气情况;

  • 注意沙滩上的警示牌和海面情况(以海面状况为主);

  • 避免单独出行,并选择有救生员的海滩;

  • 不要在离岸太远的水域游泳,下水穿救生衣;

  • 涨潮时小心大浪,防止被大浪吞噬;

  • 低潮时小心离岸流;

  • 避免在鲨鱼领地等危险水域下海游泳等。

  • 提防暗藏危机的离岸流

在新西兰,离岸流是近海海滩溺水的首要原因,之前很多因抓螃蟹、游泳溺水的人,都是因为离岸流。

离岸流是海浪冲击海岸后溃散,大量海水要涌回大海,但又受到后续海浪的推挤,最终汇集成一道或数道的强大水流退回海里。

简单点讲就是:海浪都是把海水往岸上推,而离岸流则是把近海地区的海水吸向深水区,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卷进去。

通常离岸流的宽度不超过10米,长度在30-50米之间,表面看似平静没有浪花,实则速度很快,高达每秒2米以上。

在海里的人一旦遭遇离岸流,就好比上了一台水中“跑步机”,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往岸边游,都没办法前进,最后很可能导致精疲力竭而发生溺水事故。

下图中异常的海浪就是典型的离岸流,一定要小心!

640.jpeg

(箭头所指就是离岸流)

所以如果你在海边,看到两边都是浪花,偏偏中间一块很平静,就要当心离岸流了。

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在附近下海游泳,如果不幸被卷入,也别胡乱抵抗耗费体力,应及时呼救并面对沙滩以45度角游回岸边。

下面这张图呈现的则是更为极端的情况:多个离岸流同时发生,更加危险。

你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了?

溺水不仅仅会发生在户外

也会发生在家中!

溺水不分年龄,更不分场合

DPA首席执行官Nicola曾分享了一组官方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里新西兰有24名5岁以下的儿童溺水。

仅4厘米的水深,就足以让孩子们发生溺水事故。

去年还有多起儿童在家里溺亡的事件:

因为母亲过失,仅11个月大的婴幼儿在家中浴缸里不幸溺亡。

基督城14个月大男孩,只是在母亲离开几分钟之内就在后院游泳池溺亡。

Nicola表示,当孩子们溺水时,他们通常不能大声呼救 。年龄越小的儿童更有可能在发生溺水时无法抬头,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越来越多的儿童溺水事件也发生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如池塘、水沟、小溪,公园喷水池、后院游泳池、甚至是家里的浴缸。

而5岁以下的儿童溺亡事件中,有一半是发生在家里的泳池!

太令人痛心了!

如何防止水上意外和悲剧发生?

这些一定要注意!

家长必看:儿童防溺锦囊

DPA曾公布过一份儿童防溺水锦囊,预防孩子溺水,每一位家长其实都需要做到三个Me:

See Me,

Hear Me, 

Reach Me。

确保视线永远不要离开孩子;

确保孩子就在你伸手能触摸到的距离内玩耍;

及时对孩子做出回应,孩子玩水时,不要分心看手机、做饭或是做其他事情。

除了做到上面几点,针对室内、室外的防溺,DPA也有不同的小锦囊,大家在去海边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其他危险情况!

1、穿上救生衣

相比起在家中,在开放水域带孩子玩水,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救生衣都尤为重要。

比如带孩子到海边游泳、到码头坐船,或者是出海捕鱼,家长都应该为孩子们穿上救生衣。

此外,救生衣穿着也有讲究,合适的尺码很重要。

如果太大可能会遮住孩子面部影响呼吸,或是脱落无法起到安全保护效果。

大家可以参考下图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救生衣尺寸:

640-1.jpeg

(新西兰规格救生衣尺寸与搭配的体重)

温馨提醒:家长给孩子选择救生衣时,试穿前先看内衬白色标识,上面会有救生衣所能承载最大体重、所能提供最大浮力。

体重与浮力最好是均等,或体重低于浮力,否则这件救生衣就不适合。

再三提醒: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成长太快就买来大的救生衣凑活穿!

如果担心救生衣使用频率过低,孩子长个子太快觉得购买不划算,没关系,有出借救生衣的机构,免费!

DPA目前在奥克兰设立了11个免费出借救生衣的地点,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如果您要进行水上活动希望借救生衣,都可以直接和DPA专门负责亚裔社区水上安全教育宣导的Madison联系。

邮箱:Madison.Chang@dpanz.org.nz

2、小心潜在危险区域

室外潜在危险区:海滩、小溪、水沟、池塘、公园喷水池等。

如果是几家孩子相约一起去室外玩水,一定确保一位大人在一旁监督孩子们的安全。

如果有孩子失踪,先检查周围水域是否存在危险。

确保有成人懂得如何对儿童进行First Aid。

家中潜在危险区域:家中浴缸、SPA池、后院游泳池等地方都是潜在的危险区域。

洗浴后把浴缸水放空,离开时关闭浴室、厕所的门。

后院游泳池必须装上隔离围栏,防止孩子在没有成人陪伴时进入。

同时,孩子必须经成人允许才能进入,离开时确保门关上。

家用便携戏水池更要及时清空积水。

3、别让宝宝赤脚走上沙滩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带着宝宝去沙滩,看他们光着脚丫子毫无束缚地奔跑玩耍,然而,这样也可能给孩子带来灾难!

此前,一位妈妈Amy和丈夫带着18个月的女儿Aria McCart去沙滩玩耍。回家后,妈妈立刻给宝宝洗了澡。

没想到2小时后,Aria的嘴唇发紫,持续发烧,陷入昏迷。

3天后,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脚趾还出现红肿反应,随后溃烂脓包!

Amy赶紧带着女儿来到医院,医生看后决定:必须立即手术,很可能要切除脚趾,以防“毒素”侵入到孩子的其他器官!

“Aria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赤脚走在沙滩上导致的!被某种生物叮咬,或踩到狗尿、人尿、化学物等,都容易让抵抗力差的小孩染上毒菌。”

妈妈Amy回忆当天情况后表示,Aria应该是在沙滩跑闹时,踩到了狗尿,从而导致脚部感染...她后悔不已,也提醒所有家长:宝宝在沙滩玩耍时,一定要穿鞋!

远离海边这些美丽但危险的生物

随着海水变暖,不少新西兰沿海或沙滩会出现海蛇、蓝瓶僧帽水母、鲨鱼等美丽又危险的生物。

1、鲨鱼

新西兰拥有让人谈之色变的鲨鱼,几乎每年都会有鲨鱼袭人的事件发生,它们还经常会出现在新西兰的沿海水域。

今年5月份,新西兰海岸出现成群大白鲨

就在上个月,一条3米长的灰鲭鲨跳上钓鱼船船头就把大家吓了一跳,它比船的速度快很多,被称为速度最快的鲨鱼,能跳出离水面8米的高度!

如果跳到有人的船尾不堪设想......

2、蓝瓶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通体透明、颜色可爱,可以长到15cm左右。在新西兰海域并不少见,还常常被冲到沙滩上搁浅。

640-2.jpeg

如果你看到这个小东西,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吸引。因为,这种水母带有剧毒!

一旦被蛰,或者碰到触须,不仅会巨痛无比、留下红色鞭痕,严重者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3、夜间出行的浅水生物

晚上去海边散步是一件舒服又浪漫的事情,不少新西兰人会选择在傍晚饭后去看看海。虽然这个时候海面大多平静,但其实暗藏危机,有可能会遇到这种在夜间出行的危险生物!

澳大利亚一位名叫Kanizay的男子曾在深夜的海边玩耍,30分钟后,他上岸发现自己的双腿竟鲜血淋漓,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伤口。

Kanizay立即被送往附近医院,经过伤口清洗,他的腿上留有上百个小洞,不断渗血。

海洋生物专家Michael Keough说,这是一种甲壳纲海洋生物,俗称“海蚤”,通常栖息在浅水底,以吃碎屑腐肉为主,也有袭击人类的报告。

它们白天休息、夜间活动,Kanizay可能是“在错误的时间进入了错误的水域”。

夏天已经到来,不管是去海边

还是去湖边、河边、池塘、小溪

甚至是家中后院泳池里,

都要注意安全!

*部分内容引自亚裔家庭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