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吨新西兰龙虾捡回小命 回家前按配额核准

作者: RyRy   日期:2020-02-06 07:46 阅读:  来源:新西兰微财经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 新西兰微财经 综合TVNZ消息】 新冠疫情重挫新西兰龙虾出口,渔业部门对这批龙虾作出了决定。

新冠疫情重挫新西兰龙虾出口。春节季是出口旺季。今年春节,因疫情导致中国市场酒席、婚宴、聚餐大规模缩减乃至归零,订单取消纷至沓来。本季新西兰龙虾几乎全数无法出口。

405846386587431

本周统计共计150吨-180吨活龙虾积压在新西兰,它们有的放在笼子里在海水中养着,有的已转移到陆上水族箱中饲养。

Iwi Collective Partnership的Maru Samuels看着这么多龙虾感到发愁,不但浪费了捕捞配额,如果情况持续,可能会有龙虾捕捞船无法开工。

271397428604745

对年产值3亿多元的新西兰龙虾产业而言,“不仅会有经济压力,还潜在地会影响就业”。

27277094604286

在新西兰国内市场,已经开始促销打折。

这家店的生鲜柜台显示,原先130纽币/公斤的新西兰龙虾,现在只卖79纽币/公斤。

495125586045498

79纽币/公斤新西兰人就能消费掉这批龙虾吗?显然还是不能。

777127553577101

“澳洲的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没法容纳这么多水产,本地市场都太小了。”

629647073651351

从上周开始,新西兰渔业部相关负责人称,正与渔业公司和渔民沟通,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龙虾。

864890373970798

当时有几个方案供选择:或者先将龙虾冷冻起来,但相比出口活龙虾,利润会下降三分之二。

881406593349262

或者干脆减少市场供应,把龙虾放回大海。

如果向市场倾销,会导致龙虾价格继续下降,对于产业来说并非最佳选择,而放归大海,能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新西兰将龙虾放回大海的权力不在渔业公司,需要渔业部核准。

在新西兰,渔业公司按配额捕捞龙虾,渔获增减都需要统计在案。在新西兰,甚至在大海上私自倾倒渔获都会引来政府调查。

186827444850086

这两天渔业部经协商后,同意将龙虾放回大海的操作,并会从配额中加以扣除。

这意味着一旦解禁,渔业公司还能再使用这批配额。

渔业部长Stuart Nash说,“新冠病毒正影响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人不能像平时那样走动和聚会,需要将传播风险降至最低。”对此造成的影响,渔业部是担心的。

924686091190541

他说,放生这些龙虾的时候,渔业官员会按个例情况分别考量,根据来源地不同,考虑释放后可能的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因素。

也就是说,关于龙虾放生将会有strict rules(严格的规定),具体将由处理的渔业官员按个案情况判断,同时会监督放生过程。

831050026620586

标准操作也不是将龙虾往海里一倒了之。而是要放在笼子里,沉到海底后再将笼子盖口打开,让龙虾尽可能活着出去,不遇到其他捕食者。

渔业部长因此提醒,不是所有龙虾都可合规放回大海。因此,龙虾产业也要赶紧寻觅新市场,为这批龙虾找出路。

渔业部长还表示,他正在考虑渔业公司的另一个诉求,就是本季因疫情完成不了配额的,可以顺延至下一捕捞季。

862143886755934

One News报道本季龙虾找出路

新西兰龙虾行业理事会CEO Mark Edwards表示,对政府的处理满意,过去几天该行业一直在和渔业部进行“建设性讨论”。

他强调,放生操作必须按照标准,以保证最高放生生存率。他对此有信心。

“我相信我们行业可以做到这一点,目前已有的科学的运输程序,可保证活龙虾运输至全球不同出口市场。”

59825136282205

但Mark Edwards同时认为,市场受挫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上周断头式的下滑,已经对我们的捕捞者和公司造成严重影响。”他说新西兰龙虾捕捞行业大大小小十分分散,全国共有100多个捕捞放货码头。

那么,

我们在新西兰的小伙伴怎么办呢?

能点龙虾就点一个吧。

685525263368983

价格都跌了~

而且,

也是为国分忧啊~

187281399077686



扫二维码看更多精彩新闻


775491158096338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