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e>

【音频播报】人在新西兰 为了孩子,他们冲动着出国,犹豫着回流

作者: Apple妈咪,Sally   日期:2018-11-29 03:00 阅读:  来源:Apple妈咪视角  
分享到:
邮箱:

嗨,大家好,欢迎在周四的早晨收听我们的《人在新西兰》栏目。

此刻正在通过小程序收听音频的朋友,可以点击右上角图标选择将我们收藏到“我的小程序”;如果您是通过网页或者手机天维APP收听我们,可以长按下方小程序二维码进入,然后再通过一样的步骤,就可以收藏我们啦!

81096188763300

今儿我想说两个少年出国的故事。我们常听闻的前奏,可能是这样的版本:

“妈妈,我同桌下个月要去新西兰读书了,连期末考都不参加了。好开心啊,哎,我还是专心刷我的题吧。”来自同学。

“嘿,你知道么,隔壁老王的太太上个月带他儿子出国念书去了,你看见她朋友圈么,成天蓝天白云面朝大海啊,这日子肯定潇洒惬意得很,还是他们家想得开。”来自邻里朋友。

“孩子爸,你看我们兰兰每天功课做到深更半夜,真叫人心疼。人家老王家,经济上也不比咱家强,倒是先人一步,把孩子带出去了,只是不知道这么小出去是对还是错……”来自道听途说的路人甲。

年少出国的故事,永远只能进行到“老王家的孩子”消失在视线中为止,只是,那个远离故土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842493323361400

01

有位刚来半年左右的妈妈聊起,怎么办,我儿子小韩天天缠着我说他一定要回国,不想呆着了。小韩的理由是,我新西兰的同学们都太笨了。

“我给出的数学题,他们全都不会做,真是笨死了。”

初中让孩子出国念,是小韩妈妈一直以来的期许,加上新西兰有朋友,初次来纽也觉得此地风和日丽、人畜无害、人际关系简单,是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好地方。好不容易自己买了车、租了房,报读了一年语言学校,生活开始规律起来,居然11岁的小韩,最近总威逼妈妈要回国,要求回到自己国内的同学朋友身边,把小韩妈妈弄得不知所措。

小韩妈妈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十多岁的孩子,其他从国内刚过来的小留学生都能很快适应新西兰的“低压”学习环境,唯独国内成绩优异、过去家长会总被提名表扬的小韩反倒是不适应了。

后来她发觉,小韩还不只是,给他的新西兰同学出数学题,居然还会突然在饭桌上,想起给相熟的华人同学妈妈出题,当发现连同学的妈妈都不会解他的数学题时,就面露得色,私下变本加厉跟小韩妈妈讲:“看吧,这么简单的题目,连他妈妈都不会做,为了不影响我的前途,还是快点带我回国吧。”

为此,小韩妈妈头疼不已。

以前小韩在国内从不这样,我也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

也许,新西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教育,让他存在感下降吧。呆国内的时候,老师的注意力、态度,学校的资源,多少都会向排名优异的孩子倾斜,让小韩有些众星捧月的错觉。而跑到海外,不但原来的光环消失了,语言、文化、社交、运动方面的欠缺,也可能让他一时找不准方向。我担心,他正在借助“看不上他人”,来维持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渐渐的,小韩妈妈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学校如此轻松,小韩在这里发展,将来会不会反而不如呆在国内有竞争力?

这个现象并非小韩妈妈的个案,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入语言学校,因而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初来乍到的家长。在他们当中,新鲜期过完没多久,就陷入纠结的情况不在少数。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往往很容易对美好的自然、友善的人文、宽松的学校一见钟情而冲动做出带孩子留学的决定。

但是假以时日,花费了巨额金钱和精力代价的家长们就开始犹豫,澳新的这套基础教育体系是不是太过顺其自然,去个欧洲、美国或新加坡,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价值观本不分对错,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痛苦的,往往是我们家长自身的价值观不够坚决稳定。以至于我们的孩子,无法在任何一套教育体系下坚信不移地向前进,而沦为四处辗转的插班生。

02

高晓松说:

欧洲那些尚武的、横枪跃马的人去了美国,

那些想有人抬着我骑大象、想当老爷的人去了印度,

那什么人去了新西兰呢?

我也不要跟人去拼命,也不想作威作福,我就打算去放羊的人。

于是,欧洲那些最淳朴、最愿意吃苦耐劳的人远渡重洋,来到了新西兰,和当地的毛利人达成平等协议,成了几个世纪前的第一批移民。

有时候,与其出国后纠结取舍,不如在事先想清楚,目的国的价值取向,是否为自己所认同。

我办公室附近有家茶餐厅,老板娘有个聪慧的独生女,学习、网球、钢琴样样了得。从10岁过来新西兰起,就读的一直是本地很有名望的公立中学,直到奥克兰大学。

毕业那年,很多人都关心老板娘,问她女儿的工作着落了没?

老板娘每每雀跃地回答:“我女儿当房产中介啦,她一年前就说了,做中介赚钱最快,将来好养我。对了,要不要拿张我女儿的名片?”

有些华人朋友一听,很容易产生惋惜感。虽然王牌中介年入百万纽币的大有人在,但是新手中介却是个没有底薪,也没有门槛的职业,若卖不出房子,可能忙活半年都没个薪水。这从小精心培养大的女儿,二十出头还没啥人生经验,怎么就只做了中介,更何况老板娘虽谈不上富豪,但在奥克兰坐拥多家连锁餐厅,经济条件也绝对殷实。

似乎这么个黄金年龄,这么个优越家境,去名校念个研究生,或者去个大型跨国企业正经朝九晚五,才是人生正途。

而毕业从事一个自己感兴趣却不带光环的普通职业,迅速自力更生,反是引来一声叹息。

当然,豁达的老板娘可从不这么想,常常逢人就给女儿拉客户,夸女儿青年才俊、业绩斐然,简直就是女儿的头号粉丝。

“我女儿说,她喜欢干中介,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简直太有意思了,更何况她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赚上大钱,好去非洲旅游呢。”

老板娘女儿曾经就读的中学,正是很多华人留学生钟爱的明星公校。

以新西兰的价值观来说,一个孩子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果断去执行、并且迅速自力更生,就已经是教育成功的一种。

只是这种“成功”,是不是华人家长想要给孩子的“成功”呢?

若留学多年的结局是,孩子兴奋而坚定地跟爹娘说:“我太喜欢打咖啡了,我要去当咖啡师了。”

你我,可以接受么?

至少在澳新的价值体系里,“毕业去顶尖的跨国公司”并不比“毕业做一个宠物医生”更高级,而只是人各有志。

03

里根在成为美国总统前,经历过六次职业转型,分别是做了七年的救生员,四年的学生领袖,五年的播音员,四年的二流演员,四年的军人,九年的媒体人,最后走上政治生涯。

16岁的少年里根,那个为了15美元的周薪当救生员的里根,绝不会知道多年后,他会向白宫的访客展示挂在椭圆办公室里的罗可河照片,也不知道自己有一天老年痴呆的时候,唯一能记得起来的职业就是救生员。

看似救生员和总统没有任何相干。但正是因为救生员期间所锻炼出的体魄和体育精神,让他后来有机会成为体育播音员,以及二战军人,进而走上政坛。此外,里根是美国历史上五个被刺杀的总统中唯一没有身亡的总统,其中三位——林肯、麦金莱和肯尼迪——当场死亡,加菲尔德卧床79天后因感染并发症一命呜呼,只有里根歇了12天,起来拍拍屁股又上班去了——谁又敢说,这和他的七年救生员生涯无关?

当然绝不是说,每一个救生员都能通过技能和才干的迁移,去实现所谓的职业突围。甚至不是每一个救生员都一定想出人头地,也许他们中的大多数,确实拥有的都只是平庸的一生。

然而,用单一维度的成功标尺去度量他人(包括孩子)的人生,这就好比小韩用“会不会解数学题”来论断他人的能力一样,是不是太过武断?

通常,有能力送孩子出国的家长,都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希望给与孩子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成功的起点更高。

可如果到头来,出了国门,反倒是让孩子去到一个没那么在意"标准成功标尺”的国家,让孩子从心底变得不那么在意世俗意义的成功,而显得格外注重自己的志趣而非他人(包括家长)的看法呢?

这样一来,出国这一步,还要走不要走?花了大代价走出来的人,又会不会因为,最终孩子远离了自己所期望的“光耀门楣”的样子,而后悔呢?


扫二维码看更多精彩新闻


775491158096338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天维伙伴"频道,构筑新西兰华人的精神角落
诚邀各界名人、行业翘楚、精英达人开设专栏,为本地华人提供丰富、多样、优质、新鲜、有趣的原创精品内容,打造新西兰华人社区最大的信息及活动分享平台。
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
想了解新西兰本地安全常识?想求助新西兰警方却因语言障碍而不知所措?请访问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通过此专栏,我希望与您合作,保持您、您的环境和您的财产安全。
纽惠康 - 源于新西兰的健康体验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wellcome.co.nz
为新西兰中小商家提供微信生态推广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