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返校两周了 出勤率和返校方式五花八门

作者: Sally   日期:2021-12-02 11:44 阅读:0  来源:天维网编译  
分享到:
邮箱:

【天维网综合报道】奥克兰中小学开学之后,奥克兰各个学校报告出勤率大不相同,一些家庭拒绝让孩子重返课堂。

奥克兰中小学全面重新开学已经有两周了。

496461175720083

学校在三级设定下开放,一些学校限制人数,孩子一周去学校上一两天的课。

奥克兰的一些父母告诉媒体,就算每周只有几天在学校上学,孩子们的精神也振奋起来。

“在彼此身边,被他们的同龄人和他们的朋友包围,这让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节奏。”Erin Liava'a的两个孩子在Sylvia Park School上学,她这样对记者说。

“他们从学校回来时更加投入,对学习充满热情,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真的是早早地起床准备上学。”

即使要求4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在室内戴口罩,也没有影响孩子们的热情。

“第一两天,我11岁的孩子说‘哦,戴口罩太难了’,但现在他早上一下车就戴上了。“两个孩子的家长Michelle Conning说。

Manurewa中学校长Iain Taylor说,他的学校全校910 名学生,每天返校一半的学生,后者每个孩子返校两天。

他说,这个学校的Decile分数在1A,他们学校的出勤率通常在95%左右,但每天只有不到一半的可以返校的孩子来上课。

“这个是我们所在的社区。Manurewa处于疫情高发中心,我们的一些父母对接种疫苗感到非常紧张,”他说。

Iain Taylor说他希望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来上学。

“在我们这样的社区中,让我们的孩子得到好的体验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快乐的回忆,我有点担心这些孩子过去一两年来的快乐记忆会被冲刷掉。所以我们需要做点什么,他们需要在学校。”他说。

Iain Taylor说,学校在鼓励家庭让他们的孩子重返课堂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咄咄逼人。

“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我们社区中的每个家庭都面临着非常独特的情况,所以在我们鼓励他们的同时,我们不会像过去那样强迫他们上学,不能像没有疫情的时候那样强硬。”他说。

Iain Taylor说,在一所通常有近1000 名儿童的学校里,现在大概只有200名儿童,这很奇怪。

“这很奇怪,但在过去几周只有大约只有10-12个孩子在一个泡泡里上学。然后现在有几百个孩子来上学,还是令人激动的。”他说。

Laingholm小学校长Martyn Weatherill说,他们学校的方式是“字母学校”,其中姓氏以A-L开头的孩子上一天学,第二天轮到姓氏字母是M-Z开头的孩子来上学。

“这个是独特和新颖的体验,效果非常好。”他说。

“让孩子们回到学校真是太好了,只有一半的孩子让一对一教学更容易一些。”

Weatherill 说,有些孩子在第一天很焦虑,但他们一见到朋友就基本没事了。

他说,老师们一直专注于确保孩子们回到学校时感到舒适,现在开始考虑更有条理的学习。

Sylvia Park School校长Barbara Ala'alatoa说,她的学校一次向540名学生中的一半开放,出勤率从60%到70%不等。

她说老师和孩子们都很高兴能返校,但课堂与平时有点不同。

“对某些人来说,重返校园是学习如何再次聚在一起,分享封城的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它。“ 她说。

Ala'alatoa 说,老师们也同时在帮助孩子们在家远程学习。

“我们很想看到每个人都能回来。但我们也需要考虑那些我们没有太多接触的孩子,所以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他们继续支持那些没有出现的人一起工作没有返校的孩子。”她说。

教育部通知学校,奥克兰在本周末开始进入红绿灯系统,但学校不需要改变目前的设定。

他们要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不能混在一起,在可行的情况下让孩子们保持身体距离,并要求4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在室内戴口罩。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